第(1/3)頁
趙煦將一封高公紀上奏的上書放下來。
在上書中,高公紀報告了已經(jīng)圓滿完成了今年買馬任務,同時還在不斷買馬的事情。
“還挺上進的呢……”趙煦笑了笑。
買馬,是大宋油水最豐厚的工作。
因為大宋缺馬,所以朝廷不惜重金!
而偏偏,大多數(shù)馬匹貿(mào)易,都是用以物以物的方式完成的。
這是因為,陜西那邊主要流通鐵錢。
而吐蕃人拒絕使用鐵錢——他們想用銅錢來貿(mào)易。
而大宋輕易不會給他們銅錢。
因為銅錢融化后是可以鑄造成兵器的。
所以,實際的交易方式很復雜。
大體采用的是國家采購的方式——中樞出錢,作為本金,在市場采購茶磚、布帛等商品,再搭配上食鹽、白銀。
然后將這些東西運到熙河路,與愿意買馬的吐蕃人、羌人、黨項人交易。
是的!
黨項人也會悄悄的賣馬給大宋。
畢竟,打仗那是兀卒和趙官家的事情。
可部族缺茶葉、缺布帛,卻是自己家的事情。
部落國家,最大的特征,就是部落高于國家,家族高于部落。
趙煦想了想,就拿著這封高公紀的奏疏,到了保慈宮。
將之送到了兩宮面前,道:“太母、母后,快來看看,向國舅和高國親,這次可是給朝廷立下大功了呢!”
兩宮接過奏疏,看了一遍,也都笑了起來。
“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太皇太后道:“官家也不必如此高興!”
向太后也說:“娘娘說的是,六哥還是等他們明年也完成了買馬額,再高興不遲!”
但她們那驕傲的語氣,卻已經(jīng)出賣了她們。
趙煦道:“太母、母后,我聽說賞功罰過是人主的威信所在……”
“現(xiàn)在,大臣既然辦差有功,自然當賞!”
“豈能因為他們是皇親國戚而不賞?”
“再說了……”趙煦看向殿外:“正好也借此機會,告訴一下外廷的大臣們……我大宋國親,也能公忠體國,不是他們說的那般……”
太皇太后莫名的想起了司馬光,想起了當初向宗回、高公紀被派去熙河時,朝堂上鬧得那些風風雨雨。
臉色頓時一黯,道:“官家說得對……是該叫外廷的士大夫們知道,我大宋的皇親國戚,不比他們差……”
當初,向宗回、高公紀兩人可是人還在汴京,就已經(jīng)被輿論認定要去熙河路為禍一方了。
太皇太后迄今還記得她當時的感受——我高家人就那么不堪?
現(xiàn)在,高公紀終于給她爭了一口氣。
按著她的性子,自然要高調(diào)的宣揚一番。
向太后也是一般。
向宗回是她的親弟弟,卻被人那么說。
她心中沒有火才怪!
“那依六哥之見,該當如何賞?”向太后問道。
“國家自有法度……”趙煦微笑著:“法度如何,就當如何!”
兩宮對視一眼后,太皇太后便問著一直在身邊的粱惟簡:“粱惟簡,國家法度條貫在此事上如何?”
“奏知娘娘……”粱惟簡沒有想太多就答道:“臣記得,熙寧七年,先帝曾有旨意:沿邊各路買馬場,買足當年馬額六分七厘者,則許轉官一級,此后每多買一成,則有關官吏磨勘一年……”
“如今兩位國親,既買夠了馬額,當各轉官一級,并減磨勘……”
于是,趙煦當即道:“既如此,便下旨中書命中書施行罷。”
兩宮點點頭。
趙煦則笑的更開心了。
司馬光很快就會入朝了,而這就是趙煦給他準備的禮物。
讓兩宮溫習一下,司馬光當初是如何對高家、向家的。
只要打斷兩宮對司馬光的好感,司馬光就算是拜了宰執(zhí),入了都堂其實也只能做一個讓人討厭的反對派。
回到福寧殿,趙煦就提筆給高公紀和向宗回,都寫了一封手詔。
然后讓馮景送去通見司,快馬送去熙河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