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是事實——鄧潤甫善治春秋,博學多才,文字精致,國朝上下皆無異議。 也是文人士大夫的體面——恭謙推讓,以示不重名利。 當然,這也是因為,曾布明白,鄧潤甫沒戲——不然,在這集英殿的就不會是他曾子宣了。 果然,高太后只一聽曾布提及鄧潤甫,立刻搖頭:“鄧潤甫小人哉!” 曾布被高太后這直白且不留余地的表達嚇了一跳,只能是低著頭,再奏:“鄧學士之外,宰臣之中,則當首推尚書右丞、中書侍郎李邦直!” “邦直治《春秋》、《尚書》頗謹且精,文章風流,天下推崇,官家也曾贊之:文章逼近經(jīng)誥!昔在學士院,乃天下公認:‘孫學士之后,唯邦直文章可比賈誼、楊雄’” “孫學士?”帷幕內(nèi)的高太后,問道:“可是故學士孫洙?” “娘娘圣明!” 高太后頓時就感慨了一聲:“學士孫洙,老身久聞其名也!” “舊年,韓忠獻公,曾贊孫學士文章曰:慟哭泣涕論天下事,今之賈誼!” 韓琦都點贊過的人,高太后當然印象特別好了。 于是,她對曾布的印象變得非常好了。 舉士不顧己,而推論他人,果然是君子人物,不愧是曾鞏之弟,家學淵源??! 便道:“學士能推舉賢臣,謙讓天下,老身甚敬之,不過今日,老身請學士來此,非為國事也,乃是家事相詢!” 曾布連忙起身,大禮拜道:“臣誠惶誠恐,上奏皇太后殿下:天家無家事也,天家家事是為國事!” 高太后點點頭,道:“學士所言甚是,卻是老身失禮了!” 她就吃這一套! “不過,不瞞學士,老身今日,卻是為了皇子延安郡王讀書事,特來相詢學士!” 曾布聽著,心臟撲通撲通,好似打雷一樣。 不過他定力和養(yǎng)氣功夫,早已經(jīng)培養(yǎng)好了。 不再是那個熙寧年間,聽到別人稱頌或者攻仵他,就難以維持神色的朝堂新貴。 于是,持芴再拜:“皇子讀書,實乃天下大事,臣,豈敢擅越?還請娘娘召集三省兩府重臣議之!” 曾布是個聰明人,在和高太后的幾句話交流后,他就大抵猜到了,這位皇太后,會喜歡聽什么話? 那里還不知道,投其所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