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扼住命運的咽喉-《我在現代留過學》
第(1/3)頁
趙煦重歸元豐八年的第一頓早餐,是他自己點的。
一塊奶酪,兩個煮熟的雞蛋,一小碗粥飯。
剛好吃完的時候,馮景也回來了。
趙煦于是不再遲疑,當即命馮景研墨鋪紙,在殿中的一張他寫字專用的案幾上,就要揮毫抄錄。
但,趙煦看到馮景帶回來的那兩卷佛經時,卻失神了片刻。
“此乃天意?”他輕聲呢喃。
上上輩子的記憶,在腦海回閃。
福寧殿內,宰臣云集。
垂簾已下,太母聽政。
年少的趙煦,被人抱著,從簾內走出。
兩府宰臣,盡數拱手,長身而拜,口呼殿下。
這時,從垂簾之中,傳來太母的聲音:“皇子精俊好學,已誦《論語》七卷,略不好弄,止是讀書。自皇帝服藥以來,手寫佛經兩卷以祈福!”
彼時年幼的趙煦,錯愕的回頭,看到了內臣張茂則,將兩卷佛經,從簾內送出,送到群臣面前。
群臣一一傳閱之后,紛紛拜道:“皇宋有后,社稷幸之!”
彼時,被張茂則從簾中傳遞出來的佛經。
恰好就是眼前馮景從資善堂處取來的佛經。
一曰:消災,一曰:延壽。
趙煦回憶著,執筆的手,便已在元書紙上,留下文字。
趙煦沒有采用他在現代的那些炫技寫法。
而是規規矩矩的,一筆一畫的用著標準的館閣楷書抄錄。
一字一字,一行一行,從左而右。
雖只是一個孩子,手小力氣也小,寫的字筆跡也淺。
然而,工整端正,字跡清晰,每一個字的大小、格式都幾乎一樣。
這就驚到了在旁邊服侍的內臣們。
“殿下筆鋒真俊,雖王右軍少年之時,怕也不過如此!”馮景半是真心,半是阿臾的贊美著。
趙煦沒有回答,只是自顧自的抄寫。
腦海中,那些只剩下浮光掠影般的記憶,開始回閃。
父皇那張不茍言笑的臉,慢慢的被渲染上色彩。
從景福宮中供奉的御容畫像,漸漸的真實起來,也漸漸的有了溫度。
耳畔,隱約似有曲水流觴之音,絲竹雅樂之聲。
燭光開始映照,殿陛之間,一個個身服紫袍,簪花佩魚的大臣身影,倒映在瞳孔上。
“六哥,跟朕來,不要怕!”父皇牽著他的手,小小的,瘦弱的手,從帷幕之后走出來。
這里是集英殿!
“此乃吾兒皇六子傭!”父皇微笑著,對著坐滿了整個集英殿的大臣們介紹著:“已封延安郡王,朕欲明春使其出閣,屆時,還需諸位髃臣輔弼保佑!”
群臣于是分文武兩班,分班上前,以臣子之禮,對著父皇,也對著站在父皇身旁的,小小的、瘦瘦的趙煦再拜道賀。
很多年后,趙煦才知道,為了那一夜的集英殿大宴,他的父皇,做了精密的布置與安排。
不僅僅在京在任的侍制以上大臣、橫班以上武將,全數召集。
更提前了很久,召回了多位在外的重臣,同時做出了復雜的人事安排。
景福宮使、武信軍留后、入內副都知、熙河蘭會路經略安撫制置使李憲這樣手握重兵的親信內臣,被圣旨召回,以出席當夜宮宴。
跟著李憲回京的,還有一個人。
河北路轉運使呂升卿。
呂升卿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兄長呂惠卿,時以資政殿學士、知太原府、兼麟延路經略安撫使。
大半西軍,都在呂惠卿麾下聽命,其帳下諸將,也大都是熙寧以來拓邊武臣。
此外,即將外任江寧的尚書右丞、中書侍郎王安禮,也被特意安排,坐到了僅次于兩位宰相的位置上,好叫王安禮能看清楚趙煦的樣子。
而王安禮,是王安石的胞弟,其將外任的江寧,正好就是王安石求去之后的隱居之所。
這些人,加上所有在京在任侍制大臣、橫班以上的武臣,同時出席集英殿夜宴。
等于宣告天下,延安郡王,已是儲君!
也等于給趙煦上了一個保險。
若有變故,李憲、呂惠卿的大軍,加上王安石、王安禮兄弟的號召,足以逆轉一切。
不止如此。
過了幾天,趙煦的父皇,公開在延和殿中,當著宰執們的面,宣布了一個事情。
“延安郡王明春出閣,當以司馬光、呂公著為師保!”
這就是雙保險了。
有了這個決定,盤踞在洛陽的舊黨也被團結了。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長遠!”趙煦想到這里,不禁感慨萬千。
握筆的手,不禁微微一抖,幾點墨跡,便在紙上暈開,整個字都變成了墨團。
趙煦伸手,旁邊服侍的馮景,已經及時將一張裁剪好的,剛好一個字大小的元書紙,遞到了趙煦手里。
宋代沒有鉛筆,也沒有橡皮擦。
寫錯字了怎么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成都市|
合江县|
来凤县|
唐河县|
汝州市|
上饶县|
永昌县|
灵宝市|
吴桥县|
龙井市|
彩票|
搜索|
定南县|
广安市|
新源县|
大丰市|
巫溪县|
汉寿县|
永年县|
张家川|
琼中|
南投县|
庆城县|
綦江县|
蓬溪县|
阿拉善盟|
庆城县|
进贤县|
弥勒县|
宜春市|
德州市|
临西县|
正安县|
颍上县|
丰镇市|
平乐县|
清河县|
淄博市|
横山县|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