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8章 燕國三大統帥-《豐碑楊門》
第(1/3)頁
“此番戰事,漢中部分由狄青統領,一應戰事,由他布置;江南岸的戰事由你負責,一應戰事,由你布置。朕坐鎮中軍,為你二人壓陣。”
楊七徐徐而談。
數百將官,一片嘩然。
楊七為燕國培養統帥的心思,將官們能夠理解。
可一口氣給了這么大的權力,讓狄青、穆桂英二人,從一個統領數萬兵馬的將校,一躍成為了數百萬兵馬的統帥。
中間的跨度可不是一般大。
縱然是身居高位的楊家兄弟中,能夠真正勝任百萬大軍統帥的,也僅有三人而已。
畢竟,統帥不同于將軍。
將軍只需要負責一地戰事,又或者一場戰事。
而統帥卻需要布置整個戰局。
牽連甚廣。
一軍統帥,在智慧、謀略、大局觀、資歷等等方面,必須要遠超常人。
穆桂英、狄青二人的智慧和謀略,大家有目共睹,卻又將帥之才,可是在大局觀、資歷兩方面,將官們卻不怎么認同。
他們兩個不比楊七,也比不上楊家其他兄弟,打過一些龐大的戰役,有名聲護體。
在將官們眼里,他們仍舊是兩個初出茅廬的小輩。
比如坐在下面,年齡快到四旬的楊順,他跟狄青的父親可是平輩論交,當年一起投的楊七。
雖然他在戰場上名聲不顯,可地位一直在穩扎穩打的上升。
如今依然進入到了燕國中等勛爵的行列,爵封武田侯。
將官們目光落在穆桂英身上,那不服氣的眼神,一點兒也沒有掩飾。
穆桂英臉色難看,布滿英氣的臉上,寫上了一抹苦處。
蹲坐在楊七身邊的楊宗衛想要開口幫穆桂英解圍,卻被楊七一個眼神瞪的一句話也說不出。
楊七笑瞇瞇的盯著穆桂英,等待她的答復。
穆桂英臉色一變再變,咬咬牙,拱手道:“臣怕……難以勝任……”
話音落地。
將官們臉上齊齊露出了算你識相的眼神。
楊七笑瞇瞇的臉卻僵住了。
他緩緩收起了臉上的笑意,嘆息道:“朕當年把你們留在身邊調教,是朕的錯。朕沒料到,權貴遍地的燕京城,竟然讓你們錯失了銳氣。”
穆桂英慚愧的低下頭。
將官們一臉愕然的看向楊七。
楊七毫不掩飾自己的失望,繼續道:“朕在行軍途中的時候,讓人給狄青下旨,狄青也是如此回的朕。朕作為師長,今日就再教一教你。”
楊七目光落在穆桂英身上,悠悠道:“少年人當草長鶯飛,渾身充滿朝氣和銳氣。唯有如此,才不負少年。現如今的燕國,建國不足二十載,還處在年少之時,需要的就是朝氣、銳氣。
老成持重、三思而后行之類的話,放在中年人身上還合適。
可放在少年人身上,就是一堆屁話。
有能力的時候,為什么不拼一把?
非要消磨了銳氣,把十八歲活成八十八歲。
朕當年只身前往邕州的時候,還不到十八歲。
朕當年要是滿腦子的老成持重、三思而后行之類的話,那就不可能有后來的南國。
沒有南國,又何來西北四府,何來惶惶大燕。”
楊七看向了楊順,笑道:“朕當年初見楊順的時候,楊順只被朕小兩歲。可那個時候,朕已經手握一國。楊順跟狄三郎、種衡三人,一起投的朕。
朕給他們三人,安排了三位師傅,甚至在復興武院開班的時候,讓他們三人進去深造。
過了這些年,種衡在北疆已經執掌一方兵馬,狄三郎在孔雀王朝儼然成了一位封疆大吏。
若不是朕這些年壓著,不封公爵,他們二人恐怕早已處在了公爵之列。
但是楊順你呢?
比智慧,你不輸給他二人,比謀略,你同樣不輸給他們二人。
可為何他二人身居高位,你卻仍舊在伯爵堆里打轉。”
楊順臉色難看的耷拉下腦袋。
楊七繼續道:“你方方面面都強于人,最終卻落于人后。其根本原因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你總是比他們兩個人想的多。總是瞻前顧后,不敢放手一搏。
在昔日的宋遼戰場上,種衡僅憑手里的千人,就敢跟上萬的遼軍叫板。
狄三郎領著五百人,就敢在遼軍大陣中沖殺。
而你手握五千人,面對一支三千人兵馬的遼軍輜重小隊,還要瞻前顧后。”
楊順腦袋壓的更低,渾身在打哆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昌县|
藁城市|
万源市|
南丰县|
呼伦贝尔市|
化德县|
拉孜县|
民丰县|
丰城市|
隆安县|
岢岚县|
崇明县|
寿光市|
湄潭县|
高雄县|
丽水市|
永春县|
霍邱县|
江陵县|
昌都县|
新竹县|
乌审旗|
邳州市|
门头沟区|
博客|
南开区|
子洲县|
达拉特旗|
静宁县|
通江县|
宝兴县|
汉寿县|
长沙县|
伊宁市|
潮安县|
濮阳市|
桐城市|
香河县|
肃南|
蓬安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