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私底下對這位姜夫子身份的猜測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尤其是一開始學生們想要試探這位姜夫子的深淺,在課堂上提出各種自己覺得已經是難如登天的問題都被姜夫子三言兩語給打發了之后,這種猜測的聲音就更多了。 有人揣測姜夫子必定來歷不凡,可能是某位世家大儒;也有人說姜夫子曾經是長安某位權貴家的先生,一時不小心得罪了權貴,被趕出了長安,才接著游學的名頭落在他們這個小地方...... 且不論這姜夫子的種種神秘,可姜夫子的學識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姜夫子性格冷淡,并不類學館里面其他和藹可親的夫子,但是越是這樣,上他的課的時候大家的表現也就越積極。 而大家也發現了姜夫子的一個習慣,那就是但凡是他在課上點名提問的人,必然都是他覺得學得好的。 因為學得不好的,在姜夫子的眼里,都是蠢材,不值一顧。 宋玉書也是第一次被姜夫子點名,回答完問題之后 也沒得到一二評價,可是即便是這樣,下課之后議論他的聲音也多的不得了。 宋玉書習慣被人議論,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在整個學館里面,他的家境貧寒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雖然學子里面沒多少富庶人家,窮酸居多,可是他還是窮的很突出。 因為別人窮好歹自己還會遮掩一二,擔心被人看不起,可是宋玉書窮就有點‘理直氣壯’了,他不會在打了補丁的衣服上套上一層新的罩衣,不會在被人當面羞辱窮酸的時候面紅耳赤的反駁,不會因為自己的筆墨紙硯不夠用死撐面子,而是坦坦蕩蕩的面對自己當下的窘境。 當然,即便是這樣,他也免不了要被人評頭論足。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 宋玉書臨窗背書,周圍的學子三三兩兩結伴的對著一張琴說說笑笑,下一堂課是琴藝,也是姜夫子的課,或者說這門課是為姜夫子開的,只不過他沒有琴,也沒有錢,所以這課,他是不用參加的。 “既然是來學館里面上課的,怎么連一張琴都沒有,未免也太丟人了一點?!? 王承業的嘲笑聲在宋玉書的身后響起。 旁邊有人附和:“王兄說的是,也真是學館大人發善心,才讓什么阿貓阿狗都能和我們做同窗呢?!? “哈哈哈王兄,人家飯都吃不起的,你也不用太勉強人家不是,畢竟孤兒寡母,生活不易啊?!? 王承業自然不會就此打住,“既然知道生活不易,那厚著臉皮讓寡母供養著非要讀書不是更不要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