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官軍先是大敗三羌,進駐冀城,接著是平定揚州,軍心民心,士氣大振。
大漢中興,已經在眼前了。
幾乎在短短時間,傳遍了大漢朝,更向著大漢之外傳播。
還沒到年底,尚書臺就收到了十幾封境外各族的信件,希望在明年能夠朝奉大漢天子。
建安五年,十二月底。
劉辯坐在崇德殿內,接受了七個子女的拜年之后,便舒舒服服洗了個澡,半躺在軟榻上,看著手里的《永漢詩詞集》。
窗外有隱約的鞭炮聲,劉辯自得其樂,安安靜靜的看著。
永漢以來,大漢各處的才子們,紛紛轉向了‘新體詩’,各種詩文層出不窮,從樂府,詩經,離騷等演變而來的詩詞,數不勝數,才子佳人無數。
劉辯看的,是曹操寫的《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劉辯看著這八個字,忍不住的輕聲念叨出來,但再看著‘龜雖壽’三個字,忍不住的又想到了司馬懿。
這么一聯系,劉辯不由得雙眼瞇起,心里慢慢轉悠起來。
曹操,五十多了吧?
司馬懿,也是不是三十多了?
一個是治世能臣,一個是潛伏高手,沒有善茬。
“是不是,該做些安排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