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土地?城隍?呵呵,李懷瑾謬論了,土司城隍何言為鬼?乃為神也!”馬上就又有人反駁道。 “是的,土地城隍確實是為神,可神又由何而來?”李歲酒嘴角一揚。 “這……”對方語塞。 李歲酒就不再多解,徑直進入今日辯難之主題:“人有善惡,鬼亦有善惡!善鬼多是壽終正寢,惡鬼多是亡于災禍。 善鬼給人們帶來好處,而惡鬼則給人們帶來災難。 有鬼為善者,保護生者,守護一方,降福澤于民,于是便受人敬仰,修建廟宇,供奉香火。 如此,便稱為神。 可究其根本,乃是先有鬼,再有神也。 兩者的分化,其實是源于人們的信仰和認知。 人們會習慣性的把鬼中為善,且福澤一方者稱為“神”,又會把鬼中為惡,且詭異食人者,稱為鬼,如此便形成了鬼神之說。 可無論如何,神的本質依舊是由鬼而來。 若有一日,人們不再信仰一個神,不再供奉其香火,又折毀了祂的廟宇,毀了祂的塑像。 一個沒有香火,沒有廟宇,沒有塑像的神,還能稱為神嗎? 那便只能稱為鬼! 如此便有一論,鬼神本一體,而且,古人早就已將鬼分出了善惡,又豈言,人有善惡,鬼無善惡乎?” “這……” 眾人一滯。 皆是沉默不語,無法再問。 楚鐘白同樣是張了張嘴,想說什么,終是說不出口。 李歲酒看著這一幕,知道該做最后收場了:“那么,懷瑾敢請問各位同僚,可在那廟宇中見過土地塑像,可曾去過那城隍廟祈福跪拜? 如有,那眾位便都如懷瑾一樣,是見過鬼為善的!” “好!好一個鬼神本一體,好一個先有鬼,再有神!” 一聲喝彩聲響起。 眾人的目光立即就轉向了聽風亭中。 因為,發出喝彩聲的人,正是銀華府的府尊——楊見。 楊見此時已經站了起來,目光中灼灼生輝:“今日聞聽李懷瑾這鬼神之論,實是解了我心中所域,真是妙極,妙極啊!” 亭中其它四位老者一聽,同樣站了起來。 “李懷瑾之言,確實甚妙,既然神的本質上為鬼,只是因信仰和認知才得稱為神,那這鬼自然就有了善惡。” “確實如此,誰又能言神為惡乎?” “好辯才,李懷瑾三年來閉門草堂不出,未想今日出了草堂,竟是一鳴驚人矣!” “當如是,今日之辯屬實精彩,李懷瑾之才,當稱得上‘驚才絕艷’耳!” 四位老者都是紛紛點頭,夸贊不已。 而右側的眾才子們則是面面相視,一個個都是低頭嘆息。 竟是輸了? 這鬼物之辯,以眾敵一,本該勝負已分,結果,卻是輸得如此凄慘。 實是始料未及之事! 只是,盧薛終還是有些不服:“楚兄,真的不能再辯嗎?” “既有了鬼神之論,言明鬼神本為一體,如何還能再辯?”楚鐘白搖了搖頭:“有此一論,當無法再辯也!” 其它眾才子們一聽,亦都是點頭贊同。 如果神也是由鬼而化,那鬼自然就有了善惡之分,豈能再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