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這老東西還在裝呢!-《宴樓春》
第(3/3)頁
沈知蘊心里大概明了了,中郎將張澎已經倒戈。
原因她如今還是不明,但接下來,可就要提防著張澎了。
顧晗疏那邊的人屢次上書催促南方學田之事,她周旋了幾日,恐怕也拖不了多久。
內閣。
首輔楊世林身著官袍,和一眾內閣之人在此處商議。
在瀚海一事中,他一直端著,任沈知蘊去和那些人論辯。
嚴綸開口,“這些日子,我見陛下口風已有松動,恐怕更傾向于出兵。”
又一人應聲,“我們只需要將這時局拖著,出兵就講究一個慶國內亂的時機,等著再過上一月,就是陛下下了決心,也不適合整兵而發了。”
朝廷上咄咄逼人的沈知蘊此時卻默不作聲了,她端起一口茶,輕抿一口,在放下時,發現眾人的目光都匯聚在她這里。
沈知蘊抬眉,淡然地說。
“看我做什么,張澎倒戈實屬我意料之外。”
剛剛說話的嚴大人捋捋袖子,“那張澎不能用,沈大人可要想些別的辦法啊,也要有東西在手里握著才能把這局勢拖下去。”
沈知蘊心里不屑,這么會說怎么不見你在朝廷上舌戰群儒。
“我自我的法子。”沈知蘊說。
那嚴大人還想開口,卻被楊世林打斷了。
楊世林是個笑面虎,平日里端著的都是文人的儒雅作風,暗地里把人當槍,哪里需要揮哪里。
他看著沈知蘊,眼角的皺紋都舒展成一個慈和的弧度,“知蘊啊,沈侍郎的態度如何?”
沈侍郎,這是在問沈知蘊她爹。
如今戶部尚書已經年邁,比楊世林年紀還要大許多,處理政務已經力不從心,大多交于沈平山來查辦,都說等尚書告老還鄉,沈平山就是下一任戶部尚書。
彼時,沈家才真是如日中天。
這幾日沈平山在沈知蘊暗中挑撥下,覺得姜姨娘用人不察,任人唯親,和她發了好大的脾氣。
對于瀚海一事,沈平山卻是意外的中立。
問國庫余銀多少,他就規規矩矩安排人算,算下來就稟報陛下。
條條目目,沈知蘊看過,一些疏漏補缺,都是正常,畢竟水至清則無魚,各級官員從朝廷撥款中抽上幾成,不是太過分就能容忍。
零零總總算下來,這國庫的賬目不是作假,對于戰況所需,說可承受也可,說勞民傷財國庫拮據也可。
陛下又問沈平山他覺得瀚海一事國家可堪承受?
他工工整整寫了十幾頁策論打馬虎眼,互市整兵的利潤被他算得五五分成。
想起沈平山大打馬虎眼的本事,能把開戰和互市的支出以及后續收入整得平平無奇,也算是一種中立派的本事。
“大人真是白問我,我和我父親的關系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何時站過一道陣營。”
沈知蘊和沈平山父子不和睦人盡皆知,但終歸沈家就沈知蘊一個嫡子,過些年還是要將沈家交到沈知蘊手上。
父子哪有隔夜仇,眾人都當沈知蘊年輕氣盛,與父親置氣罷了。
沈知蘊又說:“這事已周旋了多日,諸位也不必擔心,正如嚴大人所說,拖著就行了。”
為何內閣如此反對開戰,原因便是那薛老將軍。
楊世林年輕的時候,薛將軍還在京中,二人也是水火不容,針鋒相對。
后來顯然是楊世林勝了,薛德明離京坐陣邊疆,留下妻兒在京中為質。
這瀚海一旦開戰,領兵權定在薛德明手中,到時候他是想回京還是告老誰能知道。
如若回京,德高望重,民心所向,定然不會有楊世林的好日子。
楊世林沒有了好日子,內閣如何能有好日子?
更何況,開辦互市,先由內閣審批,再交由戶部撥款,這要是辦成了,又是楊世林的一大功績,又怎么能松口。
沈知蘊這人雖然年輕,但很會審時度勢,楊世林很是看好。
說是要拖著瀚海一事,沈知蘊竟然真堅持了這么些日子。
楊世林摸摸自己的胡子,沈知蘊若是個白衣,他還真想收為義子,再沒有比他更得力的手下了。
可惜沈知蘊并不是寒門出身,他父親沈平山位及三品,他還是沈家唯一的嫡子,真是可惜了。
“首輔大人,可還有什么高見?”沈知蘊問。
楊世林是個能忍的,張澎倒戈對他們這邊局勢不利,沈知蘊硬是周旋,也沒見楊世林亮出底牌。
楊世林嘆氣,“也不過就是拖著罷,能有什么好法子。”
這老東西,還在這兒裝呢。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兴和县|
尖扎县|
静安区|
吴江市|
广宗县|
平昌县|
淮南市|
彰化县|
陆河县|
辽中县|
昌宁县|
平遥县|
石门县|
玛多县|
景德镇市|
阜城县|
宁海县|
蓝田县|
黄大仙区|
新余市|
齐河县|
蓬安县|
阜新|
全椒县|
景德镇市|
舒城县|
静海县|
阜城县|
吉水县|
乐昌市|
泰宁县|
柯坪县|
霍州市|
和顺县|
五家渠市|
太仆寺旗|
萨嘎县|
莒南县|
兴隆县|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