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小苑內(nèi)。 許守云將最后一份卷宗緩緩放下,他揉著自己的太陽穴,徹徹底底明白了大魏現(xiàn)在的局勢。 【大廈將傾】 本以為大魏王朝只是走到了末年,陷入了各大王朝都會遇到的危機罷了,可現(xiàn)在許守云發(fā)現(xiàn),大魏王朝已經(jīng)不是末年。 而是隨時要倒塌。 并且這一系列的問題,絕對不是女帝登基所帶來的,早在幾百年前就釀下了各種錯誤,為不久的滅亡埋下伏筆。 一個王朝滅亡,基本上符合三大要素。 第一,財政危機。 第二,文強武弱。 第三,帝權不穩(wěn)。 縱觀前世,明朝死于財政問題,當然遇到小冰川期也是倒霉,只不過明朝的財政問題更加嚴重一些。 宋朝就死于文強武弱,趙匡胤為了防止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大大削弱武將的權利,導致宋朝文人地位超前,可武力差的一批。 花錢消災,最終養(yǎng)虎為患,尤其是南宋就更別說了,九年義務教育歷史連元朝都提,就不提南宋,就能看出南宋有多抽象了。 國家都滅亡了,南宋還是文官爭權,我立我的皇帝,你立你的皇帝,互相開罵,絲毫沒有半點團結的心思。 這就是文官泛濫的后果。 帝權不穩(wěn),看漢獻帝就能看出來,宦官奸臣把持朝政,呼風喚雨,為所欲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慢性死亡罷了。 而大魏王朝恰恰符合以上三點。 財政危機恐怖滔天,太尊崇讀書人,豁免一切田地稅收,再加上一群宗親氏族,一生十,十生百,每年光養(yǎng)這幫人都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 外加上這些人有自己的封地,不納稅不交銀,關上門自己嗨。 問題是你還不能不給,你不給吧,大家馬上不爽了,一不爽就做什么?造反啊。 兄弟們,刀在手,跟我走,皇帝不給咱們飯吃,咱們自己做飯吃。 沒銀子收上來,六部無法常規(guī)運轉,六部不能運轉,方方面面都能輻射到。 就好比禮部,按理說禮部每年都要撥款到各地,扶持一些優(yōu)質的讀書人,比如說送米送油送肉,讓人家稍微活得下來。 甚至要是禮部錢多,一些重點省府補貼高點,給學子發(fā)盤纏上京考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