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景盛元年,三月二十。 大魏京都的天氣依舊不見回春,刺骨的寒風在整座宮殿呼嘯。 文武百官聚集在朝堂當中。 大魏王朝分小朝會與大朝會,三日一小朝會,十日大朝會。 今日便是大朝會,百官聚集,立于大殿之中,所有人都知道,一場驚心動魄的爭斗要開始了。 事實上,這場爭斗比想象中更加激烈。 自朝會開始,柳黨官員便率先發起進攻,彈劾李杰各路罪狀,洋洋灑灑竟有三十多封奏折。 李黨勢力看似最弱,可大家都是文人,寫奏折彈劾也過于簡單。 而且李黨抓住柳黨的痛腳,糾纏浙寧府的事情。 “稟告陛下,近日有官員來京,痛斥戶部左侍郎貪贓枉法,浙寧府良田遭受莫名打壓,百姓低價賣田,生不如死。” “此等行徑,只怕與改稻為桑有關,臣認為,有人借改稻為桑,牟取利潤,茶毒百姓,還請陛下明鑒。” 類似于這樣的彈劾,李黨準備充足,列舉諸多罪證。 同樣,柳黨勢力早就猜到李黨勢力會這樣做,有化解的辦法。 朝堂之中,兩派官員你爭我斗,兇殘至極,到最后愈演愈烈,差一點就要在朝堂上打起來。 面對此景,大魏女帝姜靈明面上大怒,可內心卻格外的平靜。 當然要說一點波動都沒有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兩黨相爭,互相爆料,許守云所有的猜想也一一應證。 愈發讓女帝相信許守云有通天之本領。 但也讓姜靈生起痛恨之心,痛恨這些官員,一個個道貌岸然,張口仁義,閉口道德,可卻不顧百姓死活。 這種人當真令人作嘔。 可惜大權沒有在手中,不然統統斬首。 這場爭吵持續了足足兩個時辰,以往朝會也就一個時辰結束,大朝會一個半時辰也要結束,除非遇到格外棘手的事情。 但這次兩個時辰,雙方還在喋喋不休,女帝揉了揉太陽穴,隨后出聲:“選址權之事,隔日再談,退朝。” 皇帝發話了,滿朝文武只能作罷,要是換做以前,還真會有人站出來阻止。 可現在雙方都知道,真正主導權在女帝手中,沒必要繼續樹敵,所以女帝說退朝,大家即便是不服,也安安心心退朝了。 不過退朝之后,百官分三批而行,楊黨走在后面,柳黨與李黨并列而行,互相看互相不順眼。 不管是什么人,上頭了都難以保持理智,李杰就是如此,他知道今日朝會一定會爭吵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