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九章 一步登天-《圣人之仁》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十三歲的漢平帝坐在寶座上俯視著群臣,憧憬著自己真正君臨天下的那一刻。今天王莽沒來上朝,他終于有些不用拘束。安漢公哪里都好,就是對自己太嚴苛了,他的兒子謀反,卻編了一本書讓自己這個皇帝每天學習,好在新來的博士中有一個叫杜吳的講課比較好玩,也不拿架子,還特別喜歡講故事,這讓以前從來不愛讀書的皇帝最近也頗勤勉了些,惹得皇祖母近來看他的眼神都柔和了許多。正胡思亂想著,就看見王政君在旁邊說道:“怎么今日不見安漢公前來啊?”

    太保王舜出班啟奏:“啟稟太皇太后,啟稟陛下,近日安漢公之母病重,安漢公在家照料病人,因此缺席了朝會,還請太皇太后和陛下寬宥。”

    王政君問道:“哦,有這等事,既如此,朕得去看看,著太常寺安排,今日過午,朕和皇后前去探望。”

    小皇帝撇了撇嘴,今日還是沒有他說話的份兒。

    王舜又道:“啟稟太皇太后,自陛下登基以來,國內屢遭大難,上月五州大旱,兩州過蝗,安漢公運籌帷幄,遣能臣干吏前去賑災,所到之處,災民歸化,吏治澄清,百姓安居樂業。后陛下大婚,朝廷賞賜安漢公大量錢財布帛及土地,全部被安漢公以朝廷名義分發給百姓,致使昨日百官前去探望老夫人時,驚奇地發現安漢公之妻居然身穿布衣在門口迎接來訪者,目下此事已經傳遍了京城。臣以為,為人臣者,居功不自傲,處變而不驚,修身敬德,乃人臣之楷模。安漢公位列三公,布施之名歸于朝廷,所得財物散于民間,親子有罪,大義滅親而不徇私,縱伊尹在世,不能得其一也。故臣斗膽奏請太皇太后和陛下賞賜,請太皇太后、陛下思之。”

    小皇帝撇了撇嘴,他雖然小,但是不傻。要官要的這么理直氣壯明目張膽,真的是不要臉至極了。

    卻見王政君點了點頭:“安漢公之功,世人所見,朕亦知之,只是他已位極人臣,諸公以為,以何爵賞賜為佳?”

    大司徒孔光見王舜對自己使了個眼神,心領神會出班。

    “啟奏太皇太后,安漢公之功,可蓋伊尹,自春秋起,五爵者,公侯伯子男也。公乃極位,公之上者為王也,然昔日太祖皇帝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且安漢公極重名譽,斷不會稱王。以臣愚見,不如封安漢公以`宰衡`之名,既彰其德,又安天下之心。再敕封安漢公之母為功顯君,以彰其養育之功,安漢公若得朝廷如此信任,必會全心輔佐陛下,成就千秋偉業,望太皇太后思之。”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王政君雖是一介女流之輩,但是常識還是知道的,歷史上只有周公輔政的時候得到過“阿衡”的稱謂,這已經是臣子中最高的等級了,再加個“宰”,那豈不是以后的大漢王朝由王莽說了算了。想到這里,孔光的提議就讓她還是有些警惕起來:“愛卿所言,容朕思之。此乃國之大事,容徐徐圖之。”

    孔光見太皇太后沒表態,便站了回去。他的任務已經完成,剩下的事情就不歸他管了。果然,光祿大夫劉歆出班啟奏:“臣劉歆父子兩代,蒙先帝、太皇太后及陛下信任,位列九卿,無一日不思為大漢舉賢薦良。以臣觀之,安漢公為國為民,皆世之楷模,縱周公再世,不及十一也。臣愿以名節舉薦安漢公為宰衡,請太皇太后、陛下三思。”

    大漢自武帝朝獨尊儒術后,儒生的地位便日漸崇高起來,儒生們也以此為榮,更加愛惜自己的名節。劉歆的父親劉向是著名的經學家和目錄學家,身世顯赫,是楚元王劉交玄孫,陽城侯劉德之子,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元老,到了劉歆這一代,經學大家的名氣開始越來越響,以至于隱隱有了開宗立派的光景。因此當劉歆說出以名節舉薦安漢公之時,滿朝文武立刻察覺到了這句話背后的分量。

    凡事總有兩面性,有支持的,就有反對的。侍中王閎以頭杵地,奏道:“臣與安漢公皆為王氏,但臣與安漢公亦皆為漢臣。昔伊尹事商五朝五十余年,僅得一宰。周公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一飯三吐浦,僅得一衡。安漢公功勞何敢于此二公相提并論乎!”

    王政君簡直都想站起來為王閎鼓掌了。前番董賢謀逆時,是王閎為她奪回了玉璽,此次反擊又有理有據,真正說出了她的心聲,正想贊賞幾句的時候,大司徒孔光從后面又站了出來:“侍中此言差矣。伊尹事商,商不過兩州之地,且為避水患,八遷其都,而去月五州受災,安漢公遣十余人便令海內澄清黎民歸治,安漢公之能不及伊尹乎?至于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言,諸公若有雅致,可在光祿大夫校正的《紀年十三篇》成書后一觀即知詳情。啟稟太皇太后、陛下,老臣蒙朝廷信任,出任大司徒,已是位極人臣,然仍時時感到惶恐,雖蔭祖恩,但是跟安漢公相比,安漢公之德行要勝老臣數倍。老臣斗膽,請太皇太后應允此事,既能彰顯我大漢之大興,又能為世人楷模,請太皇太后思之。”

    此言一出,大殿上呼啦啦跪下來一大片人,后面幾個沒跪的互相看了看,也跪了下來。王政君看著朝堂上的局勢,又扭頭看了一眼龍椅上動來動去的漢平帝,忍不住心中嘆息一聲:“人不在,依舊能夠掌控朝局,王莽已然成患了。”

    孔光的辦事效率真是高效,在午后王政君去王莽家之前,就已經把詔書寫好,還順帶著封了王莽的幾個兒子為侯。當王政君看到詔書的時候,不禁心中一驚,然而已經是箭在弦上了。

    可憐的王老太太直到王政君親臨府上才知道長孫媳婦已經在監獄里自殺身亡,死的時候肚子里還有身孕。老太太扯著王莽的耳朵發了一陣飆,在眾人的勸說之下才堪堪住了手,拿手指頭戳著王莽,讓他滾出去。王嬿什么都沒說,就那么安靜地坐在一邊,冷冷地看著這一切。她心中更是漣漪不斷。她出宮之前,收到了夜燕的消息:敬武長公主被逼飲鴆自殺,兇手就是自己的父親王莽,而此事太皇太后還蒙在鼓里。她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這一切,只是默默地坐著,期待著能跟杜吳見一面,她想找個肩膀靠一靠。

    王老太太終究還是沒能扛住這連番打擊,長孫和長孫媳婦被自己的兒子逼迫自殺,世界上還有比這更荒唐更殘忍的事嗎?老人家哭了半宿,夜半時分懸梁自盡了,等到第二天丫鬟發現的時候尸體都涼透了。

    王獲的心很痛。他從兗州風塵仆仆回來的時候,還心里忐忑不安,沒成想一進長安城就又收到了長嫂自殺的噩耗。當他急匆匆地跑回家驗證消息真假的時候,正好看見杜吳和紫蘇匆匆逃回大司馬府的身影。一切都如流言所傳,長兄和長嫂被逼自殺,自己和兩個弟弟反而被封了王。那個殺人兇手如今已經成了萬人敬仰的宰衡,再有一步就能登天了。然而他什么也做不了。他被王莽軟禁在世子府的后院,每日以酒澆愁,間或有幾聲怪笑或者痛哭傳出來,讓已經日漸凋零的世子府越發陰森起來。

    杜吳這幾日已經在考慮如何脫身的事了。這些日子以來,他越來越覺得王莽喜怒無常,深不可測。好在最近王莽比較忙,沒空見他。他便在房間里跟琵琶商量如何離開大司馬府,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他在說,琵琶在聽,如此幾次之后,也沒有了更多的進展。

    老太太去世了,紫蘇在幾天之內逝去了三個至親,如今叔父王獲被軟禁,姑母王嬿雖貴為皇后,卻沒有任何權力。夫子是很聰明,可惜夫子本人都自身難保,紫蘇如今真正體會到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她沒有辦法報仇,哪怕殺父殺母的仇人就在面前。

    阿翁現在已經瘋了,她是這么認為的。她想離開這個家,離開這個讓她無限傷心的大司馬府。可惜沒有人能離開,包括夫子。

    王莽最近也很頭疼,太皇太后已經開始對他有了不滿之心,不止一次把他叫到宮里訓話。雖說自己完全可以把控局勢,但是太皇太后畢竟是自己的姑母,于公于私自己都該給她留些顏面。讓他有些意外地是,原先一直站在他這邊的王嬿,也開始對他陽奉陰違起來,估計是最近的事情傷透了女兒的心。也罷,等這段時間忙過去了,好好跟女兒解釋一下。這么想著,他整了整衣服,準備去參加平帝為他準備的筵席,說是感謝王莽的輔政之功,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真心,王莽想著。

    管他呢,老夫是宰衡,管他呢!

    天黑了,大司馬府開始掌燈,正門打開,王莽的身影慢慢融入到了夜色中,空氣中還殘留著幾絲狗血的氣息。大黃吸了吸鼻子,夾著尾巴回到了西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丰县| 黄浦区| 孝义市| 桃源县| 通山县| 潞城市| 江口县| 江油市| 江源县| 武功县| 樟树市| 波密县| 东台市| 天柱县| 常州市| 美姑县| 成安县| 辽源市| 南澳县| 高邑县| 板桥市| 馆陶县| 休宁县| 双峰县| 南木林县| 宣化县| 鄂州市| 仲巴县| 和平区| 博野县| 嘉祥县| 吉安市| 巴彦县| 正镶白旗| 扎赉特旗| 施甸县| 秦皇岛市| 南阳市| 会昌县| 天镇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