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煤炭要是點著了,直接放在搪瓷臉盆,估計能把搪瓷臉盆燒毀了。
不過來到地方以后,就知道自己多操心了。
對方準備的有陶盆,一人一盆,也不承重。
這是一輛卡車。
邊上用麻繩捆綁著不少的陶盆,也有不少是碎裂的。
車上則是一堆煤炭。
而陳主任正在邊上待著。
看到他過來,笑道:“你們是幾號帳篷?”
“3號!”
這個是內部編的號碼。
陳主任點了點頭,對著旁邊的一個青年說道:“登記一下,白山公社一大隊一盆。”
登記好以后,對方去邊上拿了一個盆,遞給了他一個盆子。
示意他去車上裝東西。
楊小樂接過東西,去了車上。
對方拿著鏟子鏟了一下,將陶盆裝得差不多了,這才罷手。
楊小樂站在那里,沒有離開,看著其他人在那里鏟東西。
對著陳主任好奇地問了一下:“陳主任,這煤炭在帳篷里燃燒,這要是一氧化碳中毒的話怎么辦?可是會出人命的。”
一氧化碳中毒,這事情不是開玩笑的。
這時代的人可是很多都不知道這事情,就算是到了八90年代,這種意外也是經常會出。
高中課程倒是有簡單地提過,但是很少有人在意過。
陳主任聞言笑了笑;“知道,你看哪個帳篷能密封,門口的簾子透風,不會出事情。”
聽到這話,楊小樂稍微想了想。
也是。
這種帳篷沒辦法做到密封,特別是門口的位置,風很厲害。
不過陳主任還是笑道:“還是你們知青有文化啊!你說的那個一什么的,還是我來了這里以后,聽那些專家開會的時候提到過。”
隨后說道:“不過你說得對,我讓他們再注意點。以前為了應對戰時情況,我們也研究過各種方法,這土陶盆子就是其中一個,別打碎了,到時候結束的時候,還給他們,下次的時候再用。”
聽他這么說,楊小樂也沒說什么了。
以前聽人說過,其實各種演練都會有各種突發的情況發生,只不過不為人所知而已。
真要出了什么事情,肯定又是三緘其口。
陳主任看著他說道:“這次是市里舉行的拉練,人比較多,也就64年的時候,民兵大比武那年,我們有過拉練,但是也沒這么多人。我們老嘍,你們年輕,沖勁足,遇到機會就要把握住,但是同樣的,也別太鋒芒畢露。”
楊小樂聞言看著對方,見對方四下看看。
以為有什么內幕,便好奇地問道:“陳主任,是不是這次拉練有什么講究?”
這話,讓陳主任一陣地失笑:“沒有,能有什么內幕,行了,回去吧,還能休息一會,晚上估計這里很吵。”
楊小樂見狀笑了笑:“那行,我先回去了啊!”
打了個招呼,抱著陶盆回到了自己的帳篷這邊。
掀開帳篷口的簾子直接進去了。
此時里面的鋪蓋已經鋪好了,不少的人都已經躲進了被窩里。
門口距離床鋪大概還有一米左右的留白,此時積雪已經被清理掉,還留下一層混雜著泥土冰層。
馮愛軍就在門口位置的床鋪坐著。
看到他進來,開口說道:“小樂,謝連長說,晚上要留兩個人值班,讓你安排人!要會打槍的。”
聽到這話,楊小樂點了點頭。
這是要選他唄!
因為之前有過規定,高等學院,以及中學生都必須軍訓,而且要實戰打靶。
不過規定是規定。
真正能做到的,其實沒有太多學校,更多的是列隊。
畢竟經費有限。
而且就算是真的有打靶的學校,也就那么幾發子彈,這么長時間過去,估計都忘記差不多了。
還要等兩年。
好像是70年冬天吧!
有個軍民大拉練。
華夏大地上演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億萬軍民大拉練。
七億人民七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上到白發蒼蒼的老頭,下到五六歲的孩子,都要進行拉練。
沒辦法,因為明后年是最兇險的兩年。
楊小樂看著旁邊坐著的幾個人,笑了笑。
這些肯定都是要參加的。
連馮愛軍,一共四個人。
其中就有趙衛兵在。
笑了笑說道:“你們都要報名啊?這可是不能睡覺啊!”
趙衛兵直接點了點頭:“嗯,我也報名,我也打過槍。”
楊小樂看著另外兩人,“伱們兩個也是?”
兩人自然都是點了點頭。
看到兩人都這么說,楊小樂嗯了一聲。
知青里會打槍的人肯定不止這幾個,可能是因為家庭問題,有些人是沒有報名的。
馮雪這樣的,要說她沒打過槍,感覺不太可能。
不過看樣子,除了馮愛軍,其他的應該都是軍訓的時候摸過槍。
畢竟馮愛軍這種能在暑假去部隊參加軍訓的,數量不會太多,都得有很厚的后臺。
楊小樂看著馮愛軍,知道這家伙想摸槍。
但是他沒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