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葉耀東也很高興,原本也只是閑著沒事隨手撈著玩的,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獲。 他將魚從網里面拿出來,它都還能抖兩下。 陳家年有些遺憾的道:“就一斤左右,不算大,有點小了。” “還行吧,反正也是撈著玩,無所謂大小。”他不在意的說道。 葉耀生笑著附和說:“吉利就好了。” 葉耀東點點頭,這魚是挺吉利的,長得又好看,色彩艷麗鮮紅的,身上鱗片在陽光的照射下,還帶著水珠,晶瑩亮麗。 一般海邊垂釣的人要是釣上來一條真鯛也都會認為是吉利的征兆。 寓意好就行了。 大不大不重要。 其實加吉魚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來到登州(現在的山東蓬萊)。 一天,他擇吉日渡海游覽海上仙山(現今的長山島),在海島上品嘗了長相漂亮味道鮮美的魚之后,便問隨行的文武官員,此魚何名? 群臣不敢胡說,于是作揖答道:“皇上賜名才是。” 太宗喜悅,想到是擇吉日渡海,品嘗鮮魚又為吉日增添光彩,為此賜名“加吉魚”。 黑色的加吉魚叫黑鯛,也叫海鯽魚,紅色的加吉魚叫真鯛,魚鰭是黃色的叫黃鯛,黃鰭鯛。 海里的魚只要有點不一樣的,都有不一樣的名字。 手邊也沒有東西可以裝魚,葉耀東只好又走到小船艙里找了個水桶,順便從外頭裝海蜇腦的桶里掏幾塊冰塊出來給它保鮮一下,不然高溫放幾個小時過去得壞。 安頓妥當后他又繼續玩,旁邊還有一個手抄網,大表哥也拿來學著他放水里撈著玩,感覺到阻力增大他們就拿起來,時不時還能帶上來一點小魚小蝦。 想要有大一點的魚就困難了,畢竟少有魚游在表面,都是在水下幾米,只偶爾會有個別游上水面透個氣。 隨著時間的流逝,太陽越升越高,也越來越火辣,氣溫逐漸爬高,但是行船中帶來的海風依舊涼爽。 一路上還斷斷續續碰到了好多的魚船,有大有小,不過他們行船快,不一會兒就消失。 葉耀東望向遠處,海的遠方是一條湛藍色的地平線,再遠一點,便是星星點點的小島,綿延在視線的極端。 他低頭看了一下手表,已經十一點了,照他爹的預測能準的話,估計還再有一個小時就能到。 行船的路途是枯燥,除了玩一下手抄網,也就只能站在那里看看風景,吹吹海風,發發呆了。 還好船上的都是老江湖,沒有暈船,若不是船上沒有多余的空間,他還可以帶副牌上來一起打打牌。 正當大家無聊的左顧右盼的時候,大表哥趴在船沿上突然驚呼了一聲,“有海蜇,網里好沉……” 瞬間,葉耀東也感覺到自己的手抄網也好沉,漁船前行時手中傳來的阻力更大了,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全部都低頭看向海面。 同時,漁船前行的速度也驟然間放慢了下來,大家又看向周圍,驚喜極了。 只見周圍海面上漂浮著許多色彩斑斕的海蜇群,一眼望去,美不勝收。 還不等葉耀東喊話,葉父已經將船停了下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