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秦陽好就是李慶要等的人,在之前短暫的相處中,李慶了解到秦陽好是個科班出身的歷史愛好者,思來想去,翻譯銅書的事情,可能真得麻煩他, 說談幾句后,李慶終于正色道:“老秦,酒下次再喝,我們借一步說話?” “也好。”秦陽好早料到了這一幕,李慶這個人,從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若是沒有麻煩事,估計也不會在這里守株待著他這只兔子了。 “姵姵,” 李慶摸出兩元錢,拍到周琪姵的手中,“這兩元就當我預訂了‘冒險家’,其他的錢,我下次來一并結清。” 周琪姵猶豫了一下,似乎是在衡量這么做的風險,片刻后,說:“可以,我可以等你三天,在這三天里,我不會把這個故事說給另外的人聽,先說好,你下次來,可就是兩元一小時了。” 李慶笑了笑,和秦陽好一起先后走出了后海六號。 他們的離開,對于謝凱來說是一種解脫,而對于酒吧中的其他人來說則是無關緊要的事情,除了因為碰巧而緊隨兩人之后走出酒吧的一個瘦高身影與拿了錢打算今晚就此收工的周琪姵外,其余的一切都按照其原有的軌跡重復著,無論是歡聲笑語還是爛醉如泥,莫有例外。 到最后,謝凱還是沒能如愿地替李慶付賬。 …… 日落、月升。 李慶頹然地坐在書桌前,在他的身前,擺放著一本銅書,銅書旁邊,是四張看上去頗為凌亂的稿紙。 在他掌心中,緋月周圍的黑色秘文已經蔓延至十一點鐘位置,再有四到五個小時,秘文便會首尾相接,形成一個充滿神秘意味的符號,將李慶接引向無垠的未知。 書桌上的蠟燭已快要燃盡,燭心的火苗用它最后的倔強在黑暗中撐開一小片光亮,與斜射進來的慘白月光一起,照亮了稿紙上的黑色墨跡。 稿紙上,是李慶在歷經數十個小時的等待后,從秦陽好處拿回來的譯文。 沒有出版信息,沒有目錄,沒有序言。 不是抒情的散文,也不是晦澀的古體詩歌。 譯文的內容,是一篇類似日記的東西。 “厚照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商王朝古遺跡開發與保護委員會發出召集令,號召國內具有專業知識的有志青年,以飽滿的熱情與昂揚的斗志,投身到一場號稱足以改變世界、影響時代的發掘行動中去。 作為商王朝古遺跡開發與保護委員會直屬的二十七家研究機構之一,古四二七所當仁不讓,率先垂范,由副所長兼考古處處長汪延明親自帶領先遣隊遠赴浮龍,馳援發掘現場,而我則很不幸地被點中了名字,成為了先遣隊的一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