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元璋的話一出,官員們先看憨憨,這個現在可不僅僅是守村人了,他更是高人。
高人說了,今年有地震,而且還是京師地震。
之前說過,有冰雹傷麥。
給出的話是:洪武八年四月,臨洮、平涼、河州雹傷麥。
這是三個府,在太原府的北面。
朱聞天那個時候就是甘肅的三個地方,洪武八年就是今年,今年農歷四月下冰雹,傷麥子了。
官員們對此已經習慣了,不習慣的是今年的冰雹在下之前,朝廷送去了一大堆的好煙花。
天上的云剛一聚集,一堆煙花飛上去。
那些個地方有竹子,百姓聽話,用竹子搭起來二三十丈高的發射架,把煙花盡量往高了放。
同時做好沖水的準備,小的的冰雹掉下來,立即用水沖走,否則會形成凍災。
煙花因為有顆粒,可以阻止地面的熱氣上去后形成冰雹。
而低的云層,在煙花的作用下,受氣流溫度影響,就變成了降雨。
下丘村說是正在研究更好的能夠發射得更高的大煙花,用這個來直接飛到云層打,那樣不但能輕易擋住冰雹,還能在遇到云的時候變成人工增雨。
剛剛看到了,估計就是那個火箭,它比煙花飛得遠。
那些運去的煙花,如果賣,能夠買到三個府麥子的二十之一。
若讓冰雹掉下來砸麥子,損失則是最少四分之三,即賺了十分之七的麥子。
但賺的是百姓賺,付出的是朝廷,百姓賺全部,順便看白天的煙花,朝廷損失二十分之一,啥都沒看到。
究竟值不值?值!
那里之前可是戰爭帶,大明占下來后,百姓人心浮動,好不容易打跑了北元,百姓能夠好好生活。
一場煙花提前把冰雹給干掉,落下的那點碎的小冰粒,已經無法對麥子造成傷害。
這個就跟蜀地那邊的水災一樣,朝廷組織跑路,百姓離開后發現真有大水,再種榨菜賺錢,對朝廷的信任無以復加。
朝廷未卜先知,付出了錢財,獲得了百姓的擁戴和信任,地方穩定。
今年還有個事情,已經開始了,高人說:洪武八年七月,淮安、北平、河南、山東大水。
之前又是干旱又是蝗災的,突然就大水,一般人誰能想得到?
現在等一片地方的電報給結果,不過確實開始下大雨了,河道疏浚完畢,百姓家家把東西給先安置妥當。
看地里的情況了,發大水也要種地啊!多修排水溝,低洼的地方填平。
這是從前年便進行的,不是今年才開始做,高人前年就說了,不,是大前年說的,前年朝廷方有所動作。
今年地震,京師,就是腳下所在,哪天呢?今天是七月初三,七月初十震。
說是七月震完,臘月初三再震。
換個人敢說這話,早抓起來打了,只是此話出自憨憨之口,準備吧!啥都別想了,不存在意外。
“陛下,百姓們已準備妥當,只是不曉得具體幾時幾刻。”
戶部尚書俞浦出聲,他負責調撥錢財,要地震了,安排百姓得拿錢。
工部尚書李敏跟上:“秦淮河南岸平原區正在搶收玉米,剛剛成熟,明天就能把地騰出來,并且搭臨時帳篷。”
收玉米理論上屬于戶部管,但救災屬于工部,李敏就把兩個一起說了,今年那里種的早玉米,正好現在收,時間卡得可準了。
這才是高人的厲害之處,知道要受災,還知道什么時候受什么災,躲是一方面,但生產建設盡量別耽誤。
玉米實際上歸宮中,由下丘村安排種植區域與人手看管,包括除蟲、治病、施肥……
“如此就好啊!哎呀!咱大明欽天監怎么說的?”
吶哈出這個歸順的人哪壺不開提哪壺。
“安排妥當即可!”朱元璋出聲,他不能收拾欽天監,欽天監需要幫著記錄各地的氣候和天象以及河流更改和天上的日月星辰變換。
憨憨說的,欽天監不能沒有,你把它的職能調整一下不就行了嘛!
朱元璋便不指望欽天監預言災害,反正有憨憨在,足矣!
大家繼續吃飯,慢慢吃,不急,困了去睡覺,醒來繼續吃,到明天晚上呢!
樓下的集市正常運轉,知道要地震了,七天后,現在不急,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
百姓們得到的消息是欽天監公布災害,也有人說是下丘村的高人,甚至傳出來高人是下丘村守村人憨憨。
面對此等情況,朱聞天并未叫人抓人和辯解,而是繼續放出消息,說是京師坐落的地方其實是山海經中的特殊地方。
又說憨憨高二十長、腰圍二十仗,是個大球子。
還說太子朱標是天上降下來的神龍,陛下是人皇……
反正就是放出來各種亂七八糟的傳言,把自己的傳言給分攤一下,有的非常夸張,比如憨憨是大球子,百姓能看到啊!哪里是球?傳言不可信!
有的百姓收拾家當,準備搬家,覺得自己的房子不夠結實,把鍋碗瓢盆全搬走。
房子一塌,天知道會是什么樣子,破家值萬貫,少了哪個都不行。
在應天府的百姓絲毫不擔心,朝廷太厲害了,總是能提前說對災害,不然怎么打的勝仗?是有原因滴!
“陛下,聽聞地震之后,要把京師的平房全部起四層樓?”
在各個部門隨便溜達的劉伯溫看著面前的一蝦三吃,問朱元璋房產的事情。
渤海黃海的對蝦多,出去捕撈的話,現在帶冰,捕蝦回來后能吃。
下丘村給皇宮提供的是活蝦,竹節蝦撈上來養著送到玄武湖,再換鐵軌進村,繼續養。
沒什么重金屬,寄生蟲沒辦法,只能通過高溫加熱,不過吃生的也沒問題,蝦頭的寄生蟲最多,蝦腰基本上沒有,有了也能給弄死。
劉伯溫比較愛吃對蝦,其實一般人都愛吃,尤其是新鮮的。
“你問宜長,咱管不了許多。”
朱元璋在那里喂大孫子吃鹽焗開背對蝦,朱雄英已經暗示過好幾次自己能吃,朱元璋不同意,喂你。
這大孫子越看越喜歡,又懂事又聰明,關鍵還不作不鬧,對宮女太監也好。
問為什么這樣,大孫子說了:咱的身份就可以讓人被殺頭,服侍咱的人皆懂。如此,威已在,自應懷柔,又何必欺人?
“宜長!”劉伯溫對朱雄英笑笑,轉頭看里長。
他更想問憨憨,但不敢,這等小事兒問個屁。
他比較怕憨憨,他學這種東西,最怕的就是比他厲害的人,他始終以為憨憨是算出來的災害。
“是動遷,給錢的,等蓋好了樓就回遷。
平房,一平方米給一平方米的面積,園子或院子,給予補貼,一平方米五百文。
但不是四層,是八層,等震完再建,這樣能夠留給朝廷一大片地。
百姓若想要更大的房子,花錢買,一平方米一千文。
這是針對園子大的百姓設定的,讓他們把園子或院子變成房子。
而院子小的百姓,看建筑面積,建筑面積一平給兩平。
若一家人九口人擠在五十平的房子里,又沒有院子。
則按照人口一人三十平給分配樓房,即二百七十平。
綜合計算,院子或園子越大的其實越不劃算。
不管是哪一種,樓房里面有暖氣、自來水、下水。
還留出了電梯的位置,等咱們過兩年技術上來,錢也多了,就給百姓裝電梯。
無須百姓出錢,免費給裝和用,屬于社會福利中的一部分,在京師先嘗試。
因為你收錢,百姓就不干了,他們寧肯爬八樓,從百姓手里硬往外強制掏錢,只能說明朝廷財政出問題了……”
里長很有耐心地為劉伯溫講著房產及輔助配套設施安排,已經定下來了,就等著地震。
沒有地震想拆別人房子很麻煩,有地震就有借口,或者說理由。
百姓不管有多少院子的面積,也不管如何結算,最后都是朝廷占便宜。
憨憨說了,地皮最值錢,這里可是南京,京師所在,歷朝歷代,哪個京師的地皮便宜了?
房子不值錢,房子是材料和人工成本。
地皮則是擁有自己生活生產經營的基礎,有地皮沒房子可以蓋房子,沒地皮上哪蓋去?
南京的房子會越來越貴,包括秦淮河南岸。當種植作物的經濟收益遠遠小于商品房的收益時,就是土地應用屬性改變的一刻。
“哦!都算計好了?不,規劃好了啊?唉~~~!”
劉伯溫一瞬間有一絲落寞,大明變化太快了,以后想在南京找個平房都找不到嘍!
“松子玉米好了,大家嘗嘗!”
鈴兒突然出聲,她猜出來劉伯溫的心思,憨憨哥說了,老一輩兒的一些人,不想改變,改變后就不熟悉了。
說白了就是不愿意再學習,學習累呀!
有的人是懷念以前,有的人則是用倔強的脾氣抗拒新事物。
在大買賣的行業中,即商業行為,看情況,很多新的并不代表就好。
但在正常社會普遍層面抗拒新事物的人,基本上經濟都不怎么好。
因為這些人不善于學習,自己不愿意學,所以說新的東西不好,越窮越如此,越如此越窮。
只是在大的商業行為中,新的東西未必就好,如居必七。
那些東西百姓已經習慣了,你想改變可以,拿出來新的產品,而不是把舊的產品給弄沒了。
居必七舊的東西必須始終堅持,出新是對的,看顧客接受不?若不接受,至少你還有個退路,你有原來的產品在賣。
她知道劉伯溫不是,劉伯溫有學問,懂玄學,那再學習能力非常強。
劉伯溫屬于感懷,變與不變他都能接受。
唐朝時候的崔護就寫過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個寫的是人變了,環境沒變。
感懷的是人,是對人的追憶。
那如果桃花沒了呢?桃樹被人砍了,種了一片玉米,入眼所見,一個個的大苞米棒子……
他再寫詩咋寫?
難道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無覓玉茭絨。
這是寫人呢,還是寫故鄉的景?太坑了!人沒了,桃花也沒了!哈哈哈哈……嘿嘿嘿嘿……
“爺讓孫兒自己吃吧!你歇歇!”
那邊的朱雄英被喂煩了,他自己吃手和嘴可以配合,被人喂,只能嘴配合,更累!
“自己吃飯好,給!”朱元璋妥協,這大孫子咋看咋喜歡。
朱雄英終于掌握了夾菜的主動權,他伸筷子去夾蝦仁拌黃瓜的小圍碟。
這個當主菜沒問題,尤其是改拌為炒,蝦仁炒黃瓜。
在下丘村只能當圍碟,因為主菜更好。
朱雄英嘎吱嘎吱嚼一小段黃瓜芯,扭頭看他的憨憨叔:“憨憨叔,這種小圍碟是不是放不到明天?”
“凍起來行,下丘村不凍,會分配給別的地方。”朱聞天回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