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個個表示愿意加入,努力干活,不要殺了他們。 …… 十六天后,趙禮帶著一千石相對比較純的苦鹽抵達下丘村,這次來的村民多。 太監雇的人幫忙抽鹵煮鹵,所以大家要來看一眼,包括之前的刺頭七兄弟。 一石是一百升,按照鹽的比重,以及當下朝代一升的容量計,差不多四百斤。 一千石就是四十萬斤,兩斤算一文錢,這些二十萬文。 下丘村的房子正好全部完工,西河村那四家的房子都蓋好了,里長還送十一戶被燒柴火垛的人家一些好煤,告訴對方如何預防炭毒。 苦井村的人除了之前來過的,其他人還是懷疑,有村子能拿出來二十萬文? 他們巳時正來的,十點左右。 下丘村的人忙著做飯慶祝,干活的人都別走,一起吃飯,以后還有其他活計的時候找他們。 寧國府的知府都來了,人家下丘村今天屬于搬新居燒灶,意思一下,誰都不會在那吃飯。 太平府的官員沒來,卻送了賀禮,主要是寫的字、畫的畫,未裝裱,這個得下丘村的人去宣城找人裝裱。 朱聞天知道如何裝裱,但他不會浪費那時間,人家宣城是文化之城,什么都有。 安徽這里的筆墨紙硯盛行千多年,朱聞天不認為自己在此方面比專業的強。 今天主要做豬下水,從宣城與當涂收購的,前天貼告示了,兩府其他縣的豬下水都高價收購。 寧國府的自然是走時帶著,太平府安排人給送去,一律是做好的。 苦井村的人一來,停靠碼頭后,一個個心虛了。 今天是喜慶的日子,下丘村的換上了綢緞的衣服,絹的都不穿了,絹也是絲的一種,但沒有綢緞好看。 綢緞帶花紋的,絹的紋理簡單,和帛一樣,帛就是白巾,帛不是棉布和麻布,也是絲。 “他,他們不怕逾制嗎?”挨打的七個人中的一員恨不能自己換上那一身衣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