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至少能夠多幫七百人,整個寧國府五十多萬人,不可能都需要養(yǎng)濟院幫忙。 里長把一個包拎起來遞給李知縣:“若有不足,我下丘村還可出,知縣知曉村子情況,不愿多買東西賺錢而已。” 里長想通了,這錢是給寧國府的嗎?這是做給太子殿下看的。 村子需要的不是錢,是靠山,靠山大,隨便賣東西便有錢,無靠山,錢多危險。 李知縣一臉糾結地拎出去,里長跟在后面關門。 到吃飯的地方,李知縣一臉無奈地把包裹放到桌子上,解開。 里長同樣操作,讓大家看里面的銀錠。 “宜長怕寧國府錢財不夠,有人拿不到米,額外給寧國府養(yǎng)濟院一千兩白銀。”李知縣說完沉默。 眾官員一同沉默,他們詫異地看里長,說好給你好處,結果你反過來給咱們錢,要不要這么兇殘? 一千兩銀子夠七百人的糧食,你村子五百五十二口,能夠很好地過一年日子了。 哦!不對,按照你村子現(xiàn)在的伙食標準,差太多,誰像你們這么吃肉啊! “如此,本官代寧國府眾多無告者謝過下丘村恩澤。” 宋知府見大家看自己,起身向下丘村的祀堂那里施禮。 其他官員紛紛站起來,一同施禮。 里長的臉笑成一朵花:“諸位,湯圓之后吃,咱們先飲酒。” 他招呼眾人落座,菜上來,朱聞天端一盤子素丸子也到了。 他先點頭嘿嘿一圈,轉身去洗手,再回來坐下自己吃,不等旁人的。 沒人計較他是否懂禮節(jié),方才笑一圈已經不錯了。 人多一桌坐不下,分兩桌,朱太一二三四身份不低,平時在主桌。 縣里四個官員,府里知府、同知、兩個通判、推官、兩個正七品屬官。 其他府中的通判、屬官、經歷、知事、照磨等官員留守在家。 其他村民暫時不忙,也喝點酒,包括朱聞天。 村子里自己釀的酒,買的酒貴。 之前朱元璋還禁酒,不允許種糯米,不過立國后,又允許賣酒,收商稅,三十稅一。 種不種糯米對朱聞天來說沒什么用,不拿糯米難道就做不了酒曲?看藥里的曲是怎么做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