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必須記錄下來,尤其是青貯池。 他們學會一個詞,反芻,牛羊的倒嚼。 吃青貯料后,牛羊長得好,不容易生病。 “宜長,馬吃了如何?”李知縣發現村民不喂驢、騾子、馬吃青貯。 找到同樣各處轉悠的里長,詢問一下。 “硬喂也吃,只是不愛吃,喂病了得治,何必給自己添麻煩?” 里長搖頭,試過了,憨憨讓試的。 青貯飼料單獨放一處,有別的草料時,馬驢騾不會吃青貯。 反倒是牛羊,那叫一個愛吃啊! 有頭聰明的牛,發現青貯飯菜少,自己尋著氣味找到青貯池,要往里進。 倒不像水牛那般脾氣暴躁,只是不走,說啥都不走,最后喂了一叉子青貯才一步三回頭回棚子里。 “哦!原來如此。宜長,我看你村子有十個這么大的池子,那個……” 李知縣搓搓手,滿臉不好意思的神色。 “之前準備一個池子養自己的牛羊,其他的池子賣給別處。 后來牛羊太多了,至少得三個青貯池來用,并備兩個。 知縣要的話,五個青貯池的……可提供,價錢什么的好商量。” 里長本想說可以給,后來一琢磨不行,咱們很辛苦的。 而且青貯池里有連著大豆的秸稈、紫花地丁,很貴呢! “多派幾艘船,裝一池子的青貯,給宮里送去行吧?” 李知縣沒錢,他琢磨著宮中會給。 他參與了整個過程,磨石頭、送去燒、磨水泥、修池子、割青貯、切青貯、放紅糖、蓋油布…… 他更清楚,這個法子放在更北邊才厲害。 牛羊冬天吃不到青草,又無法給充足的精料,保證掉膘。 這個青貯居然比青草還受牛羊喜歡,吃了冬天長膘。 跟受干旱影響,別人家水稻減產,下丘村反向增產一樣。 簡直太霸道了,不講理了。 “好,勞煩李知縣操心。”里長答應。 給宮里沒問題,人家給了很多藥材。 藥材想買,有的買不到,幾百年的人參都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