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正月初二,里長招呼人手,別休息了,往年冬天無事做,女人會織補,男人拾掇拾掇院子。 今年不行,吃這么好,閑著怎么可以? 眾人帶上炒米、水囊、鐵鍬、麻袋,趕著牲口和車去北面挖土。 他們年前已經挖回來不少泥煤,堆在村子北面的荒地上。 馬車數量不足,繼續打造。 朱聞天不去干體力活,他帶著小伙伴們喂竹鼠、羊、沒殺的五頭豬、鴨子和雞。 “一加一得二,一加二得三,一加三得四……” 朱聞天開始教孩子們加法口訣,先背下來,之后教減法,然后乘法,除法不用。 小伙伴們跟著學,當成游戲。 孩子們喂養東西和背誦時,朱聞天找來曬干的竹子,看著孩子的時候制作算籌。 初學算術者不能按照學了許多年的人的思維來考慮,得一點點來。 除非遇到天才,比如自己這樣的。 *** 如是,一個月的時間過去,到二月。 正月十五村子都在忙碌中過的,有錢了可以天天熱鬧。 小伙伴兒們互相比著背,終于把加減法和乘法的口訣背熟。 村子里的人早已知曉,孩子回來背誦,一問便說憨憨哥教的。 大家不去問守村人,當作不知道。 “憨憨哥,竹筍出來了,我們去挖竹筍???” 小丫頭喂完竹鼠,來到朱聞天面前。 “好哦!嘿嘿!”朱聞天點頭。 一群人跑去竹林找竹筍,竹筍剛冒頭,正嫩的時候。 “憨憨哥,等天再熱一熱,竹林里有蘑菇,有貨郎過來收,給的錢不低呢!” 小丫頭挖出一個竹筍放進籃子里,講起賺錢的事情。 “蘑菇?”朱聞天一時間忘記裝傻。 “像傘,帶洞的,頭頂上黑?!毙⊙绢^比劃著介紹。 “好!嘿嘿嘿!蘑菇好呢!”朱聞天開心,有人收就行。 他本以為只有到了清朝時候竹蓀才值錢,沒想到明朝初期居然專門有人收了去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