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太子那句‘送你的小兒子過來’,梅可甲聽明白了 他有三個兒子,最受他喜愛、且最為聰明伶俐的便是這個最小的兒子, 這難道是湊巧? 可能吧。 但梅可甲不往那種‘別人是笨蛋’的方向去想,他寧愿覺得太子是有意而為之。 這其實也是告訴他,我把你調查了清楚并不是什么假話。 “你有什么要問我的嗎?” 朱厚照在殿門口踱著步,一邊走一邊說。 梅可甲心里想著,他要問的可多了。但這是東宮,也不是什么都能問、更不是能問不停的。 思來想去之后,他挑選了一個問題。 “小人,確實有一個問題。” 朱厚照笑了笑,擺了個手勢,“問吧。” 梅可甲抬眼確認了一下太子的心情, 他說話是很小心的,而且看臉色,一旦不對,那么趕緊要換別的問題。 某種程度上,這并非什么心機,而是多年來的習慣了。 眼下,皇太子似乎心情很好。 “小人斗膽想要問殿下。為何千里迢迢尋了小人過來,且若小人拒絕又會是什么結果?” “聰明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老實。”朱厚照有些調笑般的指了指他,“你這可是兩個問題啊。” “小人失言!請殿下恕罪!”梅可甲趕緊跪了下來。 “行了,起來吧。往后你就了解我了。我說了,你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問。就說這第一個問題,尋了你過來,乃是因為我要你做的事,非絕頂聰明之人做不了,這樣的人本就難尋,在接到西北奏報的時候發現了你,自然就選了你。當然,如果你不愿為東宮效力,那么也自可離去,只要奉公守法,不要真的暗通韃靼,我也不會要你的命。但我知道,你一定會答應。” 梅可甲心中有奇,“殿下為何會如此確信?” “因為本宮是太子,你愿意和張坋合作共事,卻不愿依附我這個太子?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對朱厚照來說, 這也不是什么很費成本的事, 如果他不同意,那么再換一個就是了。東宮的門楣有的是人想要攀。 至于梅可甲出去了亂說……聰明人是不會做這樣的事的。 這種要命的東西,沾上太多,他活不到今天。 “殿下英武睿智,小人心悅誠服。”梅可甲隨后問道:“但不知,小人現在可否知曉,殿下委派小人何事?” “不可以。”朱厚照毫不猶豫的轉身,往自己書桉那邊走了過去,“你可以下去了,等你的小兒子送到了京城,本宮什么都會讓你知道的。” 梅可甲:“……” 這可……真是直接啊, 這么多年來,他都沒遇到過這樣的人。 “是,小人告退。” “回去養好身體。你這么虛弱,腦子再聰明也做不成什么事。”臨走前,太子這么叮囑一句。 “是。” 朱厚照自然知道要禮賢下士, 但他也知道,為人主靠得不是一味的對他好。他也要有一種派頭,要他們敬。 是下屬遷就著自己,不是自己遷就著下屬。 所以說梅可甲是湖涂的進宮,又湖涂的出宮。不過多年起伏,倒也不會令他過分焦慮,太子不說他便當還沒有這事兒,好好的放空幾天,緩緩心神。 …… …… “殿下若是想要銀子,奴婢倒是有個法子。” 劉瑾在伺候朱厚照用膳的時候,忽然提了這么一嘴。 太子余光瞥了他一眼,“什么法子?” “奴婢看,好些個勛貴子弟或是宮里的人出去辦差,都會奏乞皇爺賞賜鹽引,既然他們能要,殿下為何不能要?” 一個土地、一個鹽引。 這都是弘治時期,喜歡給藩王、勛貴和太監的賞賜。 或許在這個年代的人眼里,皇家的人取用些這些東西也是尋常,算不得什么。 劉瑾的這個心思應也沒什么其他用意。 不過朱厚照還是拒絕了,“我尋梅可甲來,說是為了銀子吧……其實也不是。” “難道,殿下不是用他為皇商?” “過幾日,他那個小兒子應該也到了,你再將人帶過來,到時一并聽聽好了。” 劉瑾訝然,難道太子還有什么更為高明的用意?且一定要等梅可甲的孩子到了才說。 “是。” “最近,有什么人在奏乞鹽引嗎?” “……各地藩王若有大婚,皇爺一般會給以鹽引。” “知道了。” 這些都是等著他要去改革的東西。 其實有許多東西,他這個太子慢慢的都可以看到、接觸到了。 比如說去年,弘治十年,國家的歲入米約1900萬石,麥子890萬石、絲3600斤、棉約265萬斤……這些七七八八合在一起大約3000多萬兩白銀, 其中有一項觸目驚心,就是屯田收入293萬石。 朱元章可是自豪說過,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粟的,朱厚照覺得奇怪不到300萬石的糧食,養百萬兵?開玩笑呢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