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無恥之徒-《襲爵血路》
第(2/3)頁
一位衣著極為樸素、衣服上面打著好些補丁的婦人仰著頭喊道,一副焦慮的表情,勸說道:“你腿腳不利索,可別摔下來。”
被婦人牽著的小男孩,大約四五歲的模樣,也學著母親喊道:“就是,就是。爺爺你快下來,小心摔著。”兩條粘稠的鼻涕蟲,早已凝固在孩子的臉上。小男孩身上的衣服顯得很舊,到處都打著補丁,而且明顯有點大,一看就知道是別人曾經穿過很長時間的樣子。不過舊雖舊,衣服倒是漿洗得干干凈凈。
“爺爺,你先下來。這點小事,我來做就行。”另一名男孩看著要大一點,約莫七八歲左右,他站在婦人的另一邊,跳著腳嚷道。
老人聽到便笑了,臉上的皺紋都快笑出一朵花來,只見他哈哈笑著,又使勁敲了兩下錘子,才松開木板道:“沒事。這點破事算得了什么?”
“想當年,爺爺可是空著雙手,就敢和狼搏斗的主兒。現在老是老了點,修補一下屋頂,還是綽綽有余的。”
笑的雖然歡暢,笑聲卻是那樣的嘶啞,仿佛聲帶整個銹住了一般。再看看老人的雙手,除了拿著鐵錘的手看上去似乎正常之外,另外那只手,手指的根部只剩下五個難看的肉疙瘩,原有的五根手指,竟是被刀劍一類的利器齊根削掉了!
“你們看,這不修完了?多簡單哪。爺爺這就下來啊。”
完成了修補工作的老人淡淡說道,呼吸卻已分明有些急促。
“爺爺,你先把錘子丟下來,這樣才好扶穩梯子。”大一點的男孩喊道。
小一點的男孩也直呼喚:“爺爺,爺爺你慢點。”
“好、好、好,爺爺聽你們的。你們離遠一點兒,別給錘子砸到了。”
老人果然很聽話的,先把手中的鐵錘丟下來,然后才艱難地挪動身體,扶著竹梯往下走。嚴格一些形容的話,應該是緩緩往下“爬”。失去了一條小腿的他,無法像正常人那樣,雙腿交替著一步一步下梯子,只能先用手握緊梯子的橫木,再用失去手指的另外那只手,肘部鉤住下面那一根橫木,穩住身體,然后僅存完好的腿輕輕下移,踩穩了之后,才依次松開雙手,握緊面前的橫木。
從老人小心翼翼的樣子來看,貌似那條完整的胳膊,其實并不怎么正常,力道上頭有些欠缺。
眼見老人漸漸來到頭頂附近,婦人和七八歲的男孩搶上前,一左一右分別扶住老人的兩個腋下,免得他摔倒。直到拄上媳婦遞過來的拐杖,老人才算是站穩了身子。
哪怕是深秋的傍晚,氣溫頗低,老人依然忙得一頭的汗水,使勁喘氣。
對于正常的成年人來說,用鐵錘敲打鐵釘、修補加固屋面的木板,乃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情,三兩下工夫就能完成。然而換成一位重度傷殘的老年傭兵,卻是困難重重。別的不說,光單手調整木板位置、初步固定鐵釘并完成敲打至與板面平齊,整套“簡單”的流程,全要靠功能勉強算是齊全的那條胳膊落實,失去五根手指的手臂,只能從旁起到少量輔助的作用,難度可想而知。至于全程“金雞獨立”站在梯子上頭,重心不穩的情況下,如何平衡身體,則全憑個人的經驗和感覺。稍有不慎,便是倒栽蔥摔下來的下場。
婦人忍不住埋怨道:“你怎么一聲不吭就自個悄悄爬了上去!萬一摔下來,可怎么得了?”
“明知道自己胳膊受過傷,用不上勁。逞什么能嘛。”婦人又是心疼,又是擔憂,“不大了讓娃兒到市集上,找個工匠來拾掇拾掇,不比你老人家冒險上去折騰好?”
“怕啥?”老人一臉的滿不在乎,說道:“老二不在家,不得我這個男人出來頂著?”
“再說了,現在的行情,雇個匠人補這幾塊木板,少說也要二三十個銅可恩。這夠買多少面粉,做多少個面包?自己辛苦一點,不就給省下來了。”
他慈祥地看著兩個孫子,伸出看著完整的手,摸摸小孫子的小腦袋,笑道:“這下子,小虎就不會總是說,夜里有寒風竄進被窩里頭了。”
“謝謝爺爺。”四五歲的小男孩露出兩顆虎牙,笑得那樣甜和乖巧。
這頭祖孫三代正在苦中作樂,那頭一間漆黑的廂房里面,傳出了一陣急促而持續的咳嗽聲,強烈到撕心裂肺的程度,讓人生怕里面的病人,會直接把肺都給咳出來。
老人和婦人頓時皺起了眉頭。
“從今個起,大伯好像咳嗽得更加厲害了。”
年紀稍大的男孩說道。
“唉。每到冬季來臨,大哥這病就免不了要發作一番。真是苦了他了。”
婦人面露不忍的神色。
她沒敢說,最近幾年來,自家丈夫哥哥的病,不但發作得越來越猛,就連發病的時間也在不斷提前,頻率也越來越高。接下來會怎么樣,婦人連想都不敢想。
老人深深嘆了口氣,眉毛都擰到了一起,他搖著頭,說道:“他是老大,自當守護這個家、守護弟弟妹妹們。當年替你男人擋下那根冰槍,能不死就算撿到了。落下病根,沒什么可說的。”
“是。”婦人自是明白。??“你一會去請個大夫來瞧瞧吧。能減輕一下癥狀,總是好的。”
“這會子能讓大哥好過一些的,怕是只有城里面那位既懂醫術,又會水系治療法術的艾恩.貝大夫了......”婦人欲言又止。
“是錢不夠么?我那里還有點,一會拿給你。”老人活得通透,瞬間意識到了媳婦在顧慮些什么。
婦人苦澀地點點頭,沒有拒絕。丈夫留下的安家費,雖說比往常多一點,無奈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都沒有別的產出,如今要請水系法師出手救治,就顯得捉襟見肘,支撐不住了。
“再過半個月,老二也該到家了吧?”老人走向大兒子所在的廂房,中途停下來,扭頭望向南邊問道。
婦人終于露出了一絲微笑,回答道:“是了。順利的話,現在差不多該要動身返回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