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蕭思速完不止失望,還忐忑不安起來,趕緊讓人收了儀式。
這場在風沙眼中十分荒唐的鬧劇,便虎頭蛇尾,草草結束。
風沙把蕭思速完叫到內室,仔細訊問契丹一些情況和細節。
加上蕭燕密信所載,風沙對契丹的局勢有了些了解和推測。
授帝共有三子四女。
其中,長子早夭,三子乃漢女甄皇后所出,甄皇后與隱谷關系密牽
其次子,以及四位公主皆契丹皇后所出。
此次,授帝南征。
除了帶上兩位皇后,還帶了年僅九歲的次子與年僅八歲的萌古公主。
真不知道這是去打仗的,還是去郊游的。
也就難怪契丹五王那么容易被煽動造反。
同時可知,不管授帝個人多么喜歡甄皇后,對待子嗣態度則不然。
更重視契丹皇后所出的次子與萌古公主。
政變之時,次子不知為何,竟逃得性命。
萌古公主卻被太寧王活捉,蕭燕碎殺太寧王之后,人落到蕭燕手里。
三子留在契丹上京,未隨父出征,后與諸姐一起被順帝借故軟禁。
之所以沒殺,是因為順帝并沒影造反”。
起碼順帝并不認為自己是造反。
即位前便公開宣揚,是太寧王謀逆弒君,而他殺了太寧王為君報仇。
然后,順理成章,兄終弟及。
真的假的并不重要。
重要在于,這種態度可以讓契丹皇室心安。
契丹的情況跟中原并不相同。
連公主都有人、有兵、有地盤,何況諸王。
若皇室不安,那就不是心亂,而是兵亂了。
所以,大義還是很重要的。
政變當時沒能假借太寧王之手干掉的人,后來也不便干掉。
包括授帝的次子、三子與另三位公主。
最倒霉的是萌古公主。
如果當晚她也逃掉,再躲上幾,就不會被蕭燕當成禮物。
只要她避過了風頭,人還留在契丹,多得是貴族愿意效命。
要知道,萌古公主可不光是封號,整個萌古都是她的封地。
雖然地方偏遠一點,但是夠大呀!
加上萌古公主年幼,很容易擺布。
人又漂亮,被西域各國譽為大漠草原最閃亮的明珠。
求婚者多如過江之鯽。
拿來聯姻也好,嫁于子侄也罷,怎么算都血賺不虧。
甚或至來個蓉兼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