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位方臉玉面的青年和尚盤坐于佛像之下,閉目誦經(jīng)。 光滑的臉龐泛著難解的輝光,充滿著佛性的光輝。 下首三排僧尼,共十余人,僧袍顏色形制各異,也有俗家裝束,不乏灰袍麻衣。 無論長幼,皆寶相莊嚴(yán),無論宗派,皆得道僧尼,同樣默誦佛經(jīng)。 有僧尼合十,有僧尼結(jié)印,亦有僧尼異姿。 無論何種姿態(tài),充滿奧妙玄理。 “人生皆苦,八苦煎熬,生苦始,死苦終。三武之厄,即將重演,法難將啟,啟于墨修之手。” 玉面和尚忽然睜目,緩緩合十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不唯入地獄,且常住地獄,不惟常住地獄,而且莊嚴(yán)地獄。” 房間內(nèi)響起十余道長長短短,且相得益彰的莊嚴(yán)佛號(hào),或清脆,或沙啞,或柔和,或甜美。唯一相同:悠長洪亮,縹緲至深。 這一聲聲佛號(hào),意味著佛門各宗把墨修視為地獄之門,他們不但要投入地獄,且要常住之,且要莊嚴(yán)之,全力凈化之。 聽著很悲壯,其實(shí)更無奈。 佛門用來殺雞儆猴的對象,從勢單力弱的柳艷一下子躍升為背靠四靈的墨修。 奈何這是佛門目下僅剩的一條活路,哪怕硬著光頭也要硬撞南墻。 若不撞破,誓不罷休。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卻不知風(fēng)沙打開始就是借力打力,一招移花接木,移南墻,換北墻。 佛門要撞,也是撞禁軍這堵墻,等于提前撞上柴興。 風(fēng)沙高坐墻頭,晃腳看戲,好不悠哉。 也不知初云怎么幫楚涉和白綾傳的消息,第二天午后,柳艷的消息便傳了回來,隨著而來的還有她和花娘子最近的情況。 盡管僅有短短幾天,還真是精彩紛呈。 兩女于內(nèi)城轉(zhuǎn)戰(zhàn),兩天打了十三場,傷了數(shù)十人。 二渡汴河,一入五丈,三次仗水脫身。 尤其五丈河那次最為精彩,兩女差點(diǎn)潛水逃出內(nèi)城。 汴河位于城南,穿城而過。 五丈河位于城東北,內(nèi)通皇宮,外通外城。 最關(guān)鍵處于獨(dú)居寺和鬼市之間,這條河正是佛門和魔門地盤的夾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