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支書見了卻不高興了,一把將王重的手撥開,瞪了王重一眼:“你干啥呢!別把我小孫孫給打壞了!” “小孩子嘛,童言無忌!又沒啥壞心,動啥手!”老爺子臉上的笑容也不見了,頗為不瞞的又挖了王重一眼。 王重見狀也沒多說啥,把手里頭還拎著兩瓶子自己泡的藥酒舉了舉:“叔爺,正好我給您泡的藥酒好了,今兒個咱們爺倆好好喝一個。” “你小子,又打什么鬼主意呢?”老支書心如明鏡,不過還惦記著剛才這小子動手‘揍’他孫孫的事兒,沒啥好臉色呢。 王重嘿嘿一笑:“當真什么都瞞不過您。” “最近我突然冒出個想法,可我自己拿不定主意。” “有啥想法,找你媳婦商量去唄,找我這個糟老頭子干啥,又不是我和你過日子。”老支書沒好氣的道。 說話的同時,已然將兩個小的一左一右牽著了,兩包醬牛肉,自然也被到王重手里。 “嗨!水花那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我干什么她都支持,從來不說半個‘不’字,再說了,您老人家吃過的鹽,比我吃過的飯還多,我也想聽聽您的看法。” “行了,別給我戴高帽了,有啥事兒就說吧!”老爺子雖然話說的不怎么好聽,但臉上的笑容卻沒斷過,先前推諉的話,也只是和王重開開玩笑而已。 王重本就是配合老爺子,唱唱雙黃,說說相聲。 “您說我要是再多承包些地,整好了以后,都種上燕麥草和其他牧草還有凌教授帶來的那些可以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的菌草,我多種幾樣,等將來鄉親們都搞灘羊養殖了,入冬之前,我就把那些干草賣給他們,您覺得怎么樣?” “草還能賣?”老支書不解的問。 “怎么不能!”王重笑著道:“只要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再過一兩年,等鄉親們看到我養的灘羊、種的蘑孤能夠掙錢了,他們難道不心動?” “到時候我一邊給鄉親們提供羊羔,一邊提供羊群過冬用的干草料,提供菌草,再把對外的銷售公司弄起來,把我們的灘羊和蘑孤,賣到陜西,賣到甘肅、賣到四川去。” “哪有你說的這么容易!”老支書搖了搖頭,說道:“要是這么灘羊生意這么好做的話,早就有人干了,哪里還輪得到咱們。” 老支書話雖然糙了點,但理卻不糙。 王重卻道:“叔爺,這你就不知道了吧!” “這灘羊好養,但要是論賣的話,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賀蘭山地下的平川上,有多少人家都是靠養殖灘羊來維持生計的。” “光靠種地那點微薄的收入,年景好了,才將將能夠養活一大家子人,要是真想把日子過好,過得紅火,只能發展其他的副業。” 老支書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便沒有插話,一邊都這兩個小家伙,一邊聽王重說。 “可現在我們這邊,才剛剛澆上黃河水,地里的土還偏向于貧瘠,肥力不夠,今年都才剛剛種上小麥,就算種其他的,鄉親們也不會啊! 再說了,不管干什么,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這幾年鄉親們在磚窯和工地打工,雖然掙了點錢,但也不多,建房子和整地就已經花去了絕大部分。” “孩子上學讀書,將來孩子大了結婚,成家,哪哪兒都是花錢的地方,” “再說了,我們這里的灘羊那可是上過國宴的,這就是最好的一張招牌,銷售的事,我有信心能辦成。” “而且還有凌教授他們這些專業人士在,有他們知道,我們能少走好多彎路呢!”王重認真的道。 “你說的有道理!”老支書點了點頭,卻品出了王重的弦外之音:“那所以你到底想干啥?” “叔爺,你看哈,現在蘑孤還在試驗,推廣還要些時間,但灘羊已經可以開始養殖了,如果鄉親們看到除我之外,還有幾戶人家,也因為養殖灘羊掙了錢,你說他們會不會爭相效彷呢?” 老支書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起來,搖搖頭,看著王重:“你小子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 能在支書的位置上干那么久,能夠在涌泉村積攢下這么高的威望,能夠看出吊莊的前景,知道未來比現在更重要,老支書可不是什么生瓜傻蛋。 “養羊嗎,沒有問題,你就說啥時候吧,到時候我讓水旺他媽也過來,正好現在水旺他爹要忙著磚窯那邊的事,我還正愁家里那幾畝地沒人照看呢。” “嬸子是個能干且細心呢,她要是能過來,那這事兒一準成。”王重本就是奔著水旺他媽過來的,不過來之前,王重還擔心老支書會舍不得在涌泉村的那些田地和屋子呢。 不過現在看來,倒是王重多慮了,老支書可沒那么迂腐,知道什么叫做取舍,知道哪邊的日子更有奔頭。 老支書問道:“你還準備找哪幾家?喊水他們家?” 王重點頭道:“尕娃媽現在不就在這邊呢嗎,還有得寶跟喊水叔,他倆現在一個是建筑公司里的副經理,一個是窯廠的技術骨干,兩人每年掙的錢,可都不比得福少,涌泉那邊,就那幾畝地,澆水還不方便,種出來的糧食,還不夠他們一家子人一年嚼用的,干脆讓他們把得寶媽也接過來,一塊兒來這邊過好日子。” 老支書對于王重的話極為認同,其實就算沒有這一出,他也打算找個時間讓李大有趕緊回涌泉把水旺她娘也接過來。 日子過的好與不好,老支書自己心里有桿秤,未來又沒有奔頭,老支書有眼睛能看。 以前在涌泉村的時候,要是年景好些,一年到頭還勉強能夠混個溫飽,要是遇上個災年荒年,那就真的只能餓肚子了,挖草根,啃樹皮,漫山遍野的尋野菜。 建國以前,更有甚者,要是遇上荒年,連草根和樹皮都啃完了,就只能用觀音土來果腹,最后弄得個撐死脹死的下場,要么就是整村人拖家帶口的跑出去要飯。 好在最近這些年,國家越來越強盛,經濟大環境也越來越好,涌泉村的日子雖然仍舊不好過,但也多年沒有餓死過人了,要是實在沒飯吃了,國家還有救濟糧發。 可就算是有救濟糧,那也是饑一頓飽一頓的,大多數時候,都只能喝風吃土,渾渾噩噩的勉強度日罷了。 哪像現在,這才七八年功夫,房子建起來了,地也整好了,家里有了存款,不用再像以前在涌泉的時候那樣,一天三頓全是洋芋,早上蒸,中午烤,晚上煮。 這才幾年功夫,現在自家頓頓都能吃上白面了,偶爾還能割上兩斤羊肉,打上半斤散白,解解肚皮里的饞蟲。 “重娃子,我知道你是一門心思的為鄉親們好,不然以你的本事,就算跑到燕京去,也能闖出一片天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