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唐時的廣州和交州,其實是有一些情況是很超出后世人想象的。 比如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就在安史之亂爆發,中原正激烈交戰的758年,有一股大食和波斯軍隊攻陷了廣州。 嗯,說軍隊或許夸張了點,應該說是海盜和暴民更確切。 而且也如同明中后期東南沿海的倭寇情況一樣,這些海盜中出力的是大食和波斯人,但背后召集、養著這些海盜的,是漢人。 問題,還是出在武則天身上。 她建立武周之后為了剪除在各地就藩的李氏諸王和李唐忠臣,于是啟動酷吏政治,并鼓勵天下百姓互相告發,目的是栽贓給李氏諸王。 這時候,哪怕就是一個鄉野老農,只要他聲稱有大秘密要上京告發,州縣官員就必須供給車馬和食物把他送到京城。 在這種政治氛圍下,在嶺南盤根錯節的大族馮氏,自然成了眾矢之的。 長壽二年(693),酷吏萬國俊誣陷被流放到嶺南的流人造反,在嶺南大開殺戒,馮氏也被牽連其中,最后被武則天派人抄家滅族。 歷史上著名的太監高力士,就是此時被閹割了送入神都洛陽的,他就是冼夫人的六世孫,奸相許敬宗的重外孫子。 馮氏雖然在嶺南確實很跋扈,但你要說他造反,那就太過了。 自冼夫人之子馮盎開始,馮氏頻繁與朝中權貴聯姻,在嶺南位置安穩的很,吃飽了撐的他們才造反。 武則天此次殺了馮氏家族兩百多口,自以為鏟除了嶺南大害,還頗有點得意洋洋。 但馮氏和冼夫人娘家冼氏盤踞嶺南數百年,怎么可能殺了兩百多口就無事了。 這兩百多口只是長房的直系子孫而已,他們被殺,但是其他馮氏支脈在冼氏的保護下隱藏了起來。 嶺南靠海,馮氏本身也是做海貿的大族,雖然他們暫時沒實力跟朝廷對抗。 但這些馮家人迅速集中到了海南島一帶,并迅速將這里打造成了龐大的海盜基地,招攬了大量的大食、波斯海盜,心里憋著一股勁要狠狠的報復朝廷。 等到安史之亂時期,北方戰事吃緊,常年來廣州貿易甚至定居的大食和波斯遺民也被朝廷征召,作為義兵北上去打擊安史叛軍。 馮家人等待了六十七年的報仇機會終于到來,他們豢養的大食海盜與這批所謂的義兵合流,突然作亂反攻廣州。 廣州刺史韋利見翻墻逃跑,廣州城破,二國之兵配合海盜劫掠倉庫,焚毀百姓廬舍后乘船出海消失。 歷史上沒有詳細記錄有民三十萬的廣州遭遇了多大的損失,但有一個事實是清楚的,那就是從此之后,廣州飛速衰落,人口、稅賦和在海貿中的重要性,遠遠被交州給甩在了后面。 后世所說交州富于廣州,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可見廣州損失有多慘重。 更可惡的是,這些大食人和波斯遺民并未跑遠,其中大部分人后來都以各種身份回到了廣州。 想也想的到,他們好幾萬人,當時在嶺南乃至南洋,除了廣州和交州等地以外,根本沒多少地方能隨便承載幾萬人。 至于乘船跑回大食,那純粹就是說夢話,這時候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還達不到能短時間就把幾萬人從廣州運回大食的能力。 于是,廣州出現了歷史上非常奇特的一幕,城中的常住人口開始族群倒掛,既大食人多,漢人和其他民族的嶺南百姓少。 到了最夸張的時候,廣州有民不足二十萬,但是大食、波斯等種族之民,足足有十二萬人之多,整個廣州,宛若一個大食城市。 當然,這些大食人最后也沒落到好,因為很快,我花開后百花殺的沖天大將軍黃巢來了。 黃巢到嶺南以后,漢、俚百姓還記得百余年前的深仇大恨,更痛恨大食人入城為商,出海即為盜的作惡,紛紛來到黃巢馬前陳說廣州城番商之富庶,請求黃巢給他們報仇。 黃巢此時正因為向朝廷討要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不得而怒火萬丈,聞言頓時大喜,當即在廣州百姓的帶路下,僅用一天就攻破了廣州城,盡殺城中十二萬大食人,無論男女老幼全部一體斬絕,收其金銀錦帛。 其余散落嶺南各城的大食人,也被當地百姓起兵盡殺。 雖然黃巢軍不可能統計殺了多少大食人,但相信最少不會少于二十萬。 當年洗劫廣州的大部分大食人后裔加上正常來做生意的番人,被不加區分的全部被殺光。 確實解恨,這也要算黃巢做的為數不多的好事了。 但經此一役,廣州開始徹底衰落,朝廷威嚴喪盡,嶺南各地紛紛形成半割據勢力互相攻打。 一直到南漢劉、劉晟父子當政,局勢才趨于穩定,人口、經濟方才開始恢復。 甚至到了現在,廣州的南漢宮殿中,已經富到能夠把珍珠放在宮殿假河中裝扮點綴了。 不過此時,昌華宮中的劉晟沒有心情去欣賞宮內的珍珠假河,因為他被張鉊命令他出兵協助攻打靜海軍的詔令,給搞的快要崩潰了。 這就是陽謀! 如今連兩漢時控制的南中都已經被收復,按照劉晟的理論,他算是臣服的藩屬,那么天下金甌無缺,確實就只剩下靜海軍了,朝廷有足夠的理由去攻打。 當然,也有足夠的理由調南漢軍助戰,別說他自認藩屬,就是西漢時期的南越國,也要在某些程度上聽從朝廷詔令的。 最后,還是劉晟最倚仗的宦官將軍潘崇徹,給他出了個注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