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陸堯雙擊提示,屏幕上浮現出一張淡黃色報紙。 《沙城邸報》。 上面講述了別利察的無神論觀點。 文中說,無神論絕不是否定神明的存在和神威,也不是反神明論,而是對一種信仰群體的客觀描述。 在世界上有相當一部分人,他們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神明信徒。 這群人分成幾類。 不可知者,認為神明的存在不可知,不發表任何意見,屬于無神論里的純路人群體。 靈活信仰者,神明帶來了奇跡和各種有益機會,他們就對神獻上信仰,神明如果長期沉默,他們也的信仰也漸漸消失。 自主獨立者,認為不能將神明看做是一切的寄托,因為神明不可理解無法可知。所以將神明看做不存在的狀態,認為所有人的命運和未來必須依靠自己去改變,不能寄托于無法解釋和認知的神。 再更一步激進就是反神論者。 這一群體認為神明要么是無法理解的邪惡之物,要么是純粹人們想象出來的不存在之物——僅僅是對各種強大力量的特定聯想。 別利察文中寫道,反神論者僅出現在風行界,人數非常少,通常有著其他特定信仰或習俗,其他世界暫未見到。 無神論的群體人數并不少,不能裝作這些人不存在。 人是一種流動的生物,在不同時間里,會在不同的立場和信仰之間反復橫跳。 比如。 幼年的孩童通常是最虔誠的神明信徒。 隨著年紀增大,啟蒙之后獲得知識的青年會開始質疑神明,他們在某一段時間非常接近自主獨立者。 中年時,人們通常會趨于不可知者,對世界理解的加深讓他們認識到自我的渺小,信仰趨近于保守。 老年時,身體的枯敗以及對生命的留戀導致人們恐懼而衰弱,他們在信仰神明時得到慰藉,并且重新回到神明仁慈的懷抱。 簡單歸納一下。 孩童時崇拜神明,年輕時質疑神明,中年時理解神明,老年時擁抱神明。 文末也說。 「聽聞堯族世界中,死去后幽靈將會得到生者們的挽留,能住入幽靈燈塔,從而開啟新的死后新生。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奇跡,堯神大人對人們的仁慈可見一斑。」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幽靈們并不會全部選擇留下,而很多幽靈依舊會選擇遠離生者,或者是進入沉淪之海……死者之中也有一部分認為,外面會有更好的生活和世界,這本質上也是一種無神論。」 陸堯看完之后覺得還行。 之前他經常想。 屏幕上那些走來走去的小人,他們是一個個擁有自主意識的智慧生命,既然具有智慧,那么就存在迥然各異的思想和認知。 陸堯還記得東海氏出海女于瑤,她試圖識破和看清神明的真正模樣,通過泣血琥珀來到實宙世界……結果卻因為不具有神格,加上虛實宇宙的限制和社會規則不同而最終喪命。 按照像素世界的時間線,那已經是好幾百年前的事了。 在堯族世界本部,在無數個虛宙世界里,總有人會懷疑神明,渴望理解神明,以及成為神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