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自古以來,君君臣臣分的可是清清楚楚。 什么是皇家的,什么是朝廷的,有著明確的界限。 就像老朱貴為皇帝,也沒有把啥都往自家劃拉的道理。 哪怕封幾個兒子當藩王,還費了不少心機,搞出不少事端呢。 原則上來說,江河湖海,山川道路等等,都是屬于朝廷的。 朝廷名義上歸皇家領導,但皇家只是領導,并不是說朝廷是皇家的私產。 如果真把朝廷當成自家的,對朝廷予取予奪,那也就離亡國不遠了。 雖然老朱一直把天下當成老朱家的私產,但也只是心里這么認為,表面上還是維持朝廷的大義名分的。 因此,在一群文武官員的注視下,老朱心里一陣發虛。 “逆孫!” “不得胡言亂語!” 朱允熥也知道自己在胡說八道,他就是故意胡攪蠻纏呢。現在聽到老朱動怒,趕忙熘到一邊,朝著陳宗理暗暗呲牙。 老朱看到大孫這番怪樣,這才意識到自己差點著了這孫子的道。 他還以為這逆孫轉性了,知道不計私利,為朝廷辦事了,敢情這孫子想白嫖! 老朱想到這兒就有點生氣了,氣大孫太過小氣。 他都是大明的皇太孫了,將來整個大明都是他的,他還跟朝廷分這么清楚干嘛? 在老朱樸素的價值觀里,他是皇帝,他代表朝廷,朝廷就是他的私產。 因此,他在制定一系列制度之時,從來就沒想過公私分明,缺錢就直接從朝廷的庫房里拿,朝廷缺錢也從皇宮的庫房里搬。 但老朱知道克制自己的欲望,加上他崇尚節儉,不喜歡奢靡浪費,因此對于朝廷的財政影響不大。 然而,他這種公私不分的財政思想,也給后世的大明帶來一系列財政問題。 在老朱之后的皇帝,想要花點錢那叫一個費勁。 比如說,嘉靖帝的兒子隆慶帝,想給妃嬪們打點首飾,都會被文官們罵奢侈無度。想賞賜別人點東西,也會被文官們駁回。 至于修個園子,蓋個宮殿,那就更麻煩了,只能被文官們罵成桀紂之君。 后世的皇帝為了不惹這個麻煩,都是直接派太監到各地去收稅。 但這樣一來,又催生了礦監、稅監等亂政,對大明又造成不小的傷害。 因此,朱允熥這種公私分明的態度,反而是最適合大明的方式。 明確規定好什么是皇家的,什么是朝廷的。 皇家的錢,自然歸皇家支配。省的自己的子孫后代,想在宮里蓋個涼亭,還得看一群文官的臉色。 至于朝廷的錢,也不能任由文官們揮霍,得在皇帝的監管下花用才行。 老朱呵斥了大孫后,目光不善地看向陳宗理。 “陳宗理,那你來說說,這路還修不修,如果修的話應該怎么修?” 陳宗理也知道修鐵路的好處,他只是不想啥好處都被皇家占著。 這倒也不是他這般想,而是所有的文臣武將都是這般心思。 自古以來皇帝和臣子之間的權利爭奪就沒停過。 老朱在分封諸王的時候,武將勛貴那邊也有不小的意見。 他們反對的理由也很樸實,憑啥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平白無故地分給你兒子當封地? 因此,就分封這件事來說,老朱在朝堂上就很不占理。最后也是他用皇權強行壓下反對意見,這才將幾個兒子分封出去當藩王。 陳宗理見老皇帝點了他的名,想了想站出來道。 “陛下,鐵路自然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修是肯定要修的。” “但微臣竊以為,鐵路的收益不能全歸皇太孫,起碼朝廷要占一部分才行。” “而且,凡是軍國大事,朝廷還可以無償征用,第一時間保證邊軍的糧草供應。” “這樣一來,朝廷就得派出專職官員監察鐵路,并有權隨時停止和征用鐵路……” 陳宗理的話一出,滿朝文武全都表示支持。 “陛下,陳尚書此言有理!” “鐵路關乎國家命脈,關系到南北貨運、物資、人口的轉運,萬萬不可操之于個人之手!” 老朱聽到臣子們一邊倒的支持陳宗理,說出一個他自己都不信的理由。 “咱大孫乃是大明皇太孫,鐵路攥在咱大孫手里,跟在朝廷手里有啥區別嗎?” “等以后咱大孫當了皇帝,這鐵路不自然就歸于朝廷管理了嗎?” “大孫,你說是不是?” 老朱本想給大孫個臺階,讓大孫就坡下驢。 然而,他低估了大孫的貪心,他大孫聽了這話只是站在原地裝傻充愣,完全無視了他這個老頭。 陳宗理等人聽了老朱的話,無不在心里暗暗嘲笑,他家皇太孫啥樣,他心里沒點數嗎? 皇太孫可跟他這個皇帝不同,公私分明著哩! 老朱在朱允熥這兒碰了個軟釘子,也就沒臉提這事了。 “此事暫時擱置!” “咱們繼續上朝!” 老朱話音一落,吏部尚書詹微再次拎著奏折走了出來。 他今天有幾個地方官員的任用問題,得問過老皇帝的意見才能執行。 然而,他這邊剛拎著奏折想上去,就看到朱允熥搶在他前邊跳出來了。 “皇爺爺,孫兒有本啟奏!” 老朱現在都快煩死這孫子了,搞出來個火車,大明現在還修不起。這孫子倒是能修得起,還不想跟朝廷分享。 要不是現在滿朝文武盯著,他真想把逆孫吊起來毒打一頓! 這逆孫壓根就沒想給朝廷白修鐵路,干嘛將這東西拿出來眼氣別人! “你先一邊呆著去,讓詹微先說……” “不!” “皇爺爺昨天教導孫兒那么久,不就是希望孫兒勤政嗎?” “今天孫兒就給您勤一回,讓您看看孫兒的本事!” 老朱見逆孫這么說,心里氣得要死,嘴上卻說不出半個不字。 “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