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啊! 看看人家衍圣公的做派,再看看他們剛剛的舉動,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輕浮! 衍圣公拿過傳國玉璽,摩挲著上邊飽經(jīng)風(fēng)霜,積淀了無數(shù)歷史塵埃的玉璽感慨地說道。 “玉璽啊……玉璽……” “自爾從和氏璧成為傳國玉璽,經(jīng)歷了多少人之手,見證了多少王朝之興衰?” “秦掃六合,天下歸一。” “爾親眼所見。” “天下反秦,楚漢相爭。” “爾又親歷親聞。” 孔訥將傳國玉璽翻到肩部,摸著背面上勒刻著“大魏受漢傳國璽”一行隸書小字感慨萬分道。 “漢滅之后,諸侯并起。三國爭雄,相繼覆滅,爾又歸于晉!” 孔訥將玉璽翻到側(cè)面,看著上邊被刻印著“天命石室”四個大字,只感覺一陣錐心之痛。 “五胡亂華,爾流落夷狄,肯定受了不少屈辱吧?” “幸有隋唐之雄主,將爾迎回華夏,復(fù)爾往西之榮光。” “然則,天道有常,人生無常。” “唐后亂世,胡漢混雜。宋雖一統(tǒng),卻不混一。” “北元興起,漢人俯首。天降圣主,驅(qū)逐胡虜。” “復(fù)我華夏,復(fù)我衣冠。今降傳國玉璽,唯我大明正聲!” 孔訥說完這些,就將傳國玉璽重新交給朱元章,然后跪在地上朝著玉璽拜了又拜。 “微臣孔訥!”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自今日起,我大明將列為華夏正統(tǒng)矣!” 老朱在聽到六部尚書的恭賀之時只是高興,但聽到孔訥也這樣說,則是欣喜若狂。 因為這意味著,自己拿到的乃是真正的傳國玉璽! “衍圣公,你可看清楚了?” “這真是傳國玉璽?” “陛下!” “此寶物確實是傳國玉璽無誤!” “據(jù)史書記載,傳國玉璽乃藍(lán)田和氏璧所作,螭紐,六面,其上用鳥篆文書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傳至王莽時期,平皇后投璽殿階,螭角微玷” “陛下請看,這螭龍印紐的龍角上,是不是有一道裂紋?” “是!” “曹魏篡漢之時,還在玉璽的肩部用隸書刻上‘大魏受漢傳國之寶’,以掩蓋其篡位之事實,實在是徒增笑柄爾。” “不過,此舉也在傳國玉璽上留下痕跡,可以供后世辨別真?zhèn)巍!? 孔訥說到此處,將玉璽的一面展示給皇帝陛下,老朱看到之后連連點頭。 “是是是!” “這里確實有一行小字,只是被磨得都快看不清了……” 孔訥拿著玉璽繼續(xù)轉(zhuǎn)圈,翻到另一面指著上邊的刻文說道。 “石勒得傳國玉璽,于右側(cè)刻上天命石氏以自娛,玷污吾華夏至寶!” 老朱看到這一行小字,只感覺痛心疾首,仿佛自家閨女被一個無賴給糟蹋般難受。 “真真是蠻夷行徑!” “讓咱們?nèi)A夏至寶受此等侮辱!” 孔訥聞言也是一陣感慨。 “是啊!” “國寶流離顛沛,受盡折磨,今日方得重回明主之手,實乃天意昭昭,天命所歸矣!” “敢問陛下,此物為何人所獻(xiàn)?” “若是臣子所獻(xiàn),以國公之位酬之亦不過矣!” 老朱聽到這話笑得大嘴都咧開了,心道這可是你開的頭,不是咱有意要顯擺,哈哈哈。 “實不相瞞,此物乃咱大孫偶然間在草原所得。” “咱大孫救援大同,跟涼國公等人定下誅滅瓦剌諸部之計策。后更是親冒失石,引軍追擊敗北之?dāng)场T跂|勝城之內(nèi),俘虜北元皇帝恩克汗,恩克汗感受到咱大孫的煌煌正氣,頓時自慚形穢,于是將此寶物獻(xiàn)于咱大孫,哇嘎嘎……” 老朱剛大言不慚地給大孫的臉上貼了好幾層金,就聽到偏殿方向傳來大孫的呼喚聲。 “皇爺爺,您還有完沒完,再不用膳飯菜就涼……涼……” 眾人循著聲音望過去,只見朱允熥左手抓著豬蹄,右手抓著雞腿,正滿嘴流油地望著他們。 老朱看到自家大孫這個做派,只感覺老臉上一陣發(fā)燒。 這孫子平時挺機靈的,今天咋這么傻乎乎? 然而,孔訥卻絲毫不以為意,滿意地朝著朱允熥點點頭,隨即對著老朱一頓吹捧。 “陛下,三皇孫天日之表,龍鳳之姿!” “傳國玉璽為三皇孫而出世,實乃上天降下訓(xùn)示,三皇孫乃真命之主也!” “微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大明有此圣孫,江山萬代可期!” 老朱聽到孔訥的話,高興得跟只貓頭鷹似的。一邊撲棱著膀子,啪啪的拍著大腿。一邊嘎嘎怪笑著,震得房梁上都往下落灰。 老朱之所以如此高興,不在于拍馬屁的內(nèi)容,而是在于拍馬屁的人。 衍圣公這個滑不熘秋的老東西,從來不在立儲之事上表態(tài)。 不論是立朱允炆,還是立朱允熥,都未曾見他說過什么怪話。 但是! 這老頭在太子朱標(biāo)去世之前,可是從未跟朝廷告過假。 在太子去世,老朱露出有意立朱允熥的口風(fēng)后,這老頭就沒上過朝! 這已經(jīng)是無聲的對抗了,老朱又豈能看不明白? 因此,在聽到孔訥這般夸獎大孫之時,老朱才會發(fā)出如此滲人的笑聲。 在老朱發(fā)狂的笑聲中,幾位尚書也懵了。 心道衍圣公這話一出,朱允熥的皇儲之位算是穩(wěn)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