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從朱允熥拜了三位高賢為師,呂氏就發現自家兒子變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歡,甚至連讀書都懈怠起來。 如果換做往常,呂氏早就雞毛撣子舉起,打他個屁股開花。 然而,這次的事情她也有責任,沒有搶在朱允熥之前邀請到三位大賢,心里覺得對兒子有愧。 呂氏再次來到文華殿,本想找黃子澄商量一番。只是聊過之后發覺黃子澄態度敷衍,不得已只能另尋他人。 呂氏思來想去,只覺得文華殿侍講張宗浚非常合適。此人雖官職不高,但卻是個非常有智慧之人。 否則,他也不會以秀才之身超擢入宮,被選為太子伴讀,并且隨侍太子左右。 太子生前就對其很是倚重。只是礙于藍玉的關系,不便重用此人而已。 不過,這也正是呂氏最看重的一點。 藍玉曾經指使部下強買田地,打死了張宗浚的父親,可以說張宗浚跟藍玉有殺父之仇。 如果尋求他幫忙,此人斷然不會拒絕。 果然,呂氏在略微試探一下后,此人當即表示愿意追隨朱允炆,助自家兒子謀得儲君之位。 “太子妃,現在大明儲位空懸,陛下懸而未決,允炆殿下還有很大的機會。” 呂氏聽到這話自然心生歡喜,只是面上依然流露出一絲愁苦。 “唉!” “本宮不過是一介婦道人家,本不該生出此等心思。只是殿下生前非常喜歡允炆這孩子,對允炆寄予厚望。” “現在允炆因為仁善,被弟弟逼到此等境地,本宮看著著實不忍。” “一來是憐惜愛子之私心,二來也是怕太子殿下遺志無人繼承,讓太子殿下于九泉之下難安呀,嚶嚶嚶……” 張宗浚聞言心下冷笑,但面上也不顯,而是稱贊了太子妃一番。 他有他的訴求,報仇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這個秀才出身,在朝堂上確實不夠看。 如果不能找個靠山,未來也就止步于七品侍講了。 因此,當太子妃主動聯系之時,他第一時間就意識到,這是個絕佳的機會。 因為不管從法理上,還是人情上,朱允炆都是最適合當儲君的人選。 雖說陛下現在過于寵愛朱允熥,但朱允熥的外戚勢力過于強大,這在任何一個皇帝看來,都是個極大的隱患。 如果他再略施小計,引得武將那邊有點異動,陛下必然會放棄朱允熥。 不過,這都是后話了,還得看太子妃拋出的籌碼夠不夠。 “太子妃無須憂慮,允炆殿下年長,天然占著大義的名分,只要不出錯,就先天立于不敗之地。” “如果能夠更出色,于朝堂之事有所裨益,那陛下就算再偏愛吳王殿下,也只能盡量在封地上補償于他。” “換言之,陛下現如今寵愛吳王,也未必沒有補償之心思。” 呂氏聽到這話心里稍安,可一想到朱允熥新拜的三個師父,她又是一陣不爽。 “張師傅所言甚是,只是楊新爐、秦亨伯、高明幾人如何處置?” “他們三人可都是名滿天下的大儒,其弟子不乏在朝中做官之人。” “現在他們支持朱允熥,我兒將如何與之爭鋒?” 張宗浚聞言微微一笑道。 “太子妃娘娘,您沒發現一個問題嗎?” “什么問題?” “此三人皆江南人也……” “陛下不喜江南文人,朝中六部尚書也多數出自北方,此乃陛下有意壓制江南文人。” “因此,朱允熥獲得三位江南大儒的支持,在陛下那里未必是好事。” 呂氏聽了這話,懸著的心總算是找到了著落,真正地開心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