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老朱激動的都快哭了,這就是上天指示呀,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否則為啥這傻孫子啪嘰一摔,就能摔出個晴天,還給他爹摔出個通天之路! 老朱在激動之余,聽著山呼般的恭賀之聲,仿佛真的感受到了冥冥天命在向他招手,并看到皇兒的靈魂升空,去向那極高極遠之處…… 趙勉見氣氛調動的差不多了,當即把一個招魂幡往朱允熥手里一塞,然后高喊一聲起靈。 在這聲“起靈”后,精挑細選的七十二個錦衣力士,扛起懿文太子的棺槨走出大殿,跟隨著打著招魂幡的朱允熥前行。 “亡者升天,孝子引路!” 朱允熥一邊扛著幡,一邊郁悶的看著天空,老天爺好端端的放什么晴啊,這一路上還不得曬死個人? 那幫拍馬屁的官員也是的,啥都能往祥瑞上扯,一點下限都沒有,看一會兒曬的要死的時候,他們還吹不吹祥瑞! 當朱允熥走出皇宮,聽到皇宮門百姓們真誠的哭聲后,他的心態漸漸發生變化。 送葬的隊伍從太子府出來,經由洪武門、正陽門,繞過山川壇、途徑孝陵衛,這一路上家家戶戶在門前搭棚設香案拜祭。 道路兩旁百姓的哭聲不絕于耳,更有多達十萬人的隊伍緊緊的追隨著送葬隊伍,一邊哭哭,一邊漫天的拋灑著紙錢。 在漫天飄灑的紙錢里,朱允熥的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句話。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哭自我民哭…… 他并不記得是前世那本書里看過的了,但眼下一路的見聞讓他對這句話有了新的認知。 朱標能受這么多百姓的愛戴,必然有其過人之處。自己能為這樣的一個仁義之人打幡,也是人生一件幸事! 朱允熥在意識到這一點后,一改之前的敷衍塞責,認真的扮演起孝子的角色。哪怕他的腦海里壓根就沒有朱標的半點影像,但也不妨礙他用心去尊敬這個人。 在過了孝陵衛后,就是崎嶇不平的山路了。山路自然不可能讓太多人過去,不僅送葬的軍隊留下大半,就連隨行送葬的百姓也被攔在了山路之外。 只有老朱的親軍,以及朝中百官和勛貴、藩王、皇子等才有資格上山。 上山的路并不好走,朱允熥深一腳、淺一腳的跋涉,全靠一口氣在撐著。 若是沒有沿途百姓對他精神上的洗禮,他可能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就在這時二虎顛顛的跑過來,對著扛著幡的朱允熥道。 “皇爺有命,讓允熥殿下將幡交給你二哥,皇爺說讓他后邊的路讓他扛了。” 周圍的大臣聽到這話心里大吃一驚,甚至有那腦子活絡的都已經開始琢磨了。 一人扛一段…… 皇帝陛下此舉是否隱含著兄終弟及之意? 呂氏也是突然愣住了,一時間搞不懂那老東西的心思。 只有朱允炆一掃臉上的陰沉,激動的跳到朱允熥面前伸出手。 “拿來!” “皇爺爺說了,后邊的路讓我打幡!” 朱允熥詫異的看著自家二哥,心想這孩子是不是哭傻了,扛個幡而已,還是啥好差事呀! 反正他本來就沒想打幡,見朱允炆這么積極,毫不猶豫的把幡交到對方手上。 朱允炆激動的接過招魂幡,然后一臉得意的扛在肩上,意氣風發的走在隊伍最前邊。 然而,在其扛起幡后,二虎就俯身將朱允熥給抱了起來,然后朝著后方的御攆走去,將其放到了老朱的馬車上。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僅把哭哭啼啼的呂氏都看傻了,沿途的文武百官,以及一眾藩王也看懵逼了。 皇帝陛下偏心眼偏的太明顯了吧? 百姓多的地方讓朱允熥扛,把好名聲都讓朱允熥賺完了,這才想起另一個孫子…… 呂氏更是在心里破口大罵,恨不得沖上前去,把兒子手里的幡搶下來仍在地上踩個稀巴爛! 這老東西太欺負人了! 沿途百姓送葬的風光場面,讓常氏那賤人的孽障扛幡。現在眼看著到山里了,都沒幾個人了,才輪到自家的兒子! 這是在累傻小子呢? 更過分的是還把那孫子抱車上去了,這是在眼氣誰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