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房杜二人作為跟隨李世民的新興貴族,天然就是和那些古老世家是站在對立面的。 他們并不愿意看見世家發展起來。 “這里面就要看分成比例了嘛!你想想,假如現在大唐的財力是3,而世家的財力是6,只要你們能控制好這個分成比例,賺到錢以后大唐的財力變成5,而世家的財力變成7,雖然看似他們變強了,但是其實這差距是不是小了?” 這樣說來,倒是非常的有道理,兩人都開始思索著這種方案的可行性。 “或者你們還可以吸引外資,或者發行國債!”唐平又拋出兩個房杜二人聽不懂的概念。 “吸引外資這個簡單,就是吸引國外的資本來大唐投資。” “那錢不是被人家賺走了?” “這錢,得流通起來,才會變成更多的錢啊!” 唐平撓了撓頭,他不是這個專業的,也很難從專業的方向給他們講解這個問題,但是他知道經濟得流通起來是一定正確的。 認真的想了想以后,唐平用盡量簡單的說法解釋道:“在推動經濟的工程中,資本,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錢,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你們也看見了,沒有錢,我們現在就不能把技術、勞動力結合在一起,形成企業,提供就業崗位。” “但是如果我們有了企業,不但能消化現階段過剩的勞動力,還能把我們的技術變現,生產產品,促進經濟的發展。” “至于二位大人擔心的錢被人家賺走的問題,也不必多慮,首先能夠來投資的,一定是手里有錢,但是暫時花不掉的。” “他們的錢存在地窖里面,只能發霉,可是如果投資我們他們就能用錢生錢。而他們在大唐賺到的錢,難道就直接又帶回他們地窖里面存起來嗎?要知道我們這一片工坊是有好多東西要生產的。” “生產的規模化,就以為著成本的降低,就比如他們在大唐投資桐油廠,賺到的錢就能用來買旁邊紡紗廠便宜的布匹,這樣這些錢是不是又回到我們大唐了?而我們大唐也可以用這些錢去買我們需要的東西。” 一番話有理有據,讓房杜二人和一邊的王青鸞都陷入了沉思。 良久以后杜如晦才說道:“我覺得可行,想想剛才我們看見的那些百姓,他們找不到工作就要餓肚子,可是如果我們不想百姓餓肚子,就要花更多的錢來賑災,與其這樣不如借力。借外資之力,打造我大唐工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