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你要把銅板都放在兩端邊上才可以!”李泰急道。 “好!”唐平按他說的把第二枚銅板放到了邊上,然后這一次木板終于是再次恢復了平衡。 “那么請問李泰同學,這是什么原理?” 李泰:“……” 是啊,為什么?同樣重的銅板,放在木板不同的位置,木板就會有不同的傾斜角度? 還沒等他想明白,唐平又摸出一個銅板,然后問道:“那么如果我一邊放兩枚銅板,一邊只放一枚,這時木板會怎么樣?” 李泰想也沒想的回答道:“自然是向放了兩枚的那一邊傾斜!” “哦,是嗎?”還是同樣的話,同樣的笑容。 然后唐平調整了一下木板在支架上位置,然后把三枚銅板分別放到了兩邊。 這一次木板沒有按照李泰說的向放了兩枚銅板的那一邊傾斜,而是依然保持著水平。 李泰雖然看出來了木板和剛才一樣,不是正中間的位置放在支架上,但是他卻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杠桿原理,古人其實早就會利用杠桿原理,但是他們并沒有一套完善的理論來解釋這個現象。 在戰國時期,墨子所著的《墨子》一書中雖然已經提到了應用杠桿的概念,但是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的現象,卻沒有一個詳細的解釋。 唐平只用了短短幾分鐘,就讓這個無比驕傲的李泰,開始懷疑起了人生。 不過這還沒有完,他又拿出兩個鐵球,兩個鐵球大小差別非常明顯,然后又問出了他的經典問題。 “這樣一大一小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下落,誰先落地?” “我知道,同時落地!”坐在中間的杜荷高聲喊道,喊完以后得意的看向周圍的同學。 “同時落地?”李泰疑惑了,然后小聲嘀咕道:“不該是大的先落地嗎?” 雖然聲音很小,但是他就坐在第一排,還是被唐平聽見了。 這一次唐平沒有先做實驗,而是在黑板上畫了起來。 左邊是一個小圓,右邊是一個大圓,而中間是一個小圓連著一個大圓。 “李泰,你看,這是小鐵球,這是大鐵球,這是小鐵球和大鐵球連在一起,你說誰先落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