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寒冬臘月,冷風呼嘯。 大明浙江布政府司,溫州府樂清縣鄉間。 一間雖然不大,但整潔干凈的青瓦屋中,一個高大俊朗,但略顯清瘦的青衫男子,抱著襁褓中的嬰兒,在屋里來回踱著步,哄著嬰兒入睡。 旁邊榻上,蒼白消瘦、面帶病容的女子斜倚床架,含笑看著丈夫與孩子,用溫柔軟糯的聲音問道: “孩兒已經滿月了,身子也壯實得很,夫君想給他起個什么名字?” 青衫男子看看懷中已沉睡的嬰兒,又瞧瞧蒼白憔悴的妻子,沉吟一陣,道: “單名一個‘復’字,盼他娘親早日康復,今后再也無病無災,平安一生?!? 男子內心深處,這名字,亦有“失而復得”的涵義。 他妻子陳道珺,自幼體弱多病,臨產前幾天,更是感染了風寒,臨產當晚虛弱無力,生產不順,還突發血崩。 這等嚴重狀況,不僅專程從縣城請來的,遠近知名的老穩婆束手無策,就連一位恰好路過此地,據說出身“恒山派”,精通各種疑難雜癥的游方女尼,也是無計可施——在這年代,對女子來說,生產本就是過鬼門關,就算身體健康的女子,也有不小的機率死于難產。 更何況陳道珺是拖著病體生產? 眼看就要一尸兩命,男子急得神情恍惚,幾欲暈厥時,忽然看到一道青氣從天而降,落入產房之中。 之后妻子的血崩奇跡般止住,虛弱的身體也莫明有了力氣,很快就順利誕下了胎兒。 當新生兒的哭聲回蕩在產房中時,男子渾身虛脫地跪倒在地,淚流滿面地叩首膜拜,感謝上天垂青,救了他妻兒一命。 不過,那“天降青氣”的異像,似乎只有他一人看到。 產房中的穩婆對此一無所知,那位出身恒山派,游歷四方,免費為人問診治病,積累功德的女尼也沒有看到,妻子同樣沒有看到。 男子慶幸之余,也將那異兆深藏心底,不敢對任何人說起——他是個讀書人,知道史書之中,都有哪些人降生之時,伴隨著“天降異兆”。 他孩兒出生時的異兆如果傳揚開去,被官府得知,那他一家人的下場,可就難以預料了。 回想著孩兒出生時的異兆,男子心中,對此子既有擔憂,又有些莫明的期許。 但也不敢為孩子取太重的名字,僅以一個“復”字,表達他對妻子的憐愛,以及“失而復得”的欣喜。 “單名一個復字么?” 陳道珺神情微微一恍,也想起了生產當晚,自己那奇跡一般的復蘇。 當時她本已經渾身冷冰,只覺正向著一道深不見底、昏暗無光的冰淵沉墜,什么都聽不到,什么都感覺不到了。 可突然之間,一股奇異暖流莫明涌現,好似將她從地府帶回人間一般,將她托離了那黑暗冰淵。 恢復清醒后,那可怕的血崩不僅當場止住,她虛弱無力的身體,還突然有了用不完的力氣,連生產的疼痛都變得微不可覺,只幾次深呼吸,便順利誕下了孩兒。 生產之后這一個月,雖然身體還有些虛弱,可她能感覺到,自己自幼多病的身體,如今每過一天,都在變得更好,眼下的虛弱,似乎是沉疴盡去之后,自然的恢復過程。 想到這里,她看向丈夫懷抱中的嬰孩,臉上滿是幸福慈愛的母性光輝: “復兒……慕容復,好聽的名字呢?!? 慕容復。 沒錯,她的丈夫,復姓慕容,單名“泉”,其父母原是蘇州人士,二十多年前,舉家遷來樂清,慕容泉便在本地出生,與陳道珺乃是青梅竹馬。 不過兩家都很不幸。 四年前,小兩口剛剛成親不到一月,一場時疫突然來襲,兩家長輩陸續染疫去世,如今兩家加起來,竟也只剩下夫妻二人。 倘若陳道珺生產之時一尸兩命,那只剩孤家寡人的慕容泉,怕是要當場瘋掉。 好在一切都過去了。 陳道珺甚至隱隱覺得,隨著孩兒的誕生,隨著丈夫與自己各自的失而復得,他們這個小家庭的未來,必將越來越好…… 因那天降異兆,慕容泉對慕容復,藏著些許奇異的期許。 可隨著慕容復一天天長大,慕容泉覺著,自己的某些期許,或許要落空了。 因為這孩子好像不太聰明。 兩歲多才開始學說話,直到三周歲時,還說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 平時也安安靜靜的,沒有一點幼兒的活潑好動,若不打擾他,他甚至可以坐在小板凳上,看上一整天螞蟻搬蟲子。 孩子呆呆的模樣,讓慕容泉和陳道珺都有些擔心。 好在孩子雖然呆了點,卻非常聽話,從不到處亂跑惹是非生,大人叫他幫忙做些事情,他也總能認真去做,雖然笨手笨腳地做得不夠好,但那專注認真的模樣,還是讓慕容泉頗為欣慰。 還有一事,讓慕容泉更是欣慰,自從了月子之后,妻子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康健,之后連續幾年,竟連一場小病都再未生過。 這讓慕容泉更相信那夜看到的“青氣”。 倘若不是天意垂青,自幼體弱多病的妻子,又怎會在逃過一尸兩命的鬼門關后,當真應了他給孩兒取名為“復”的期許,漸漸變得如此健康? 慕容復五歲那年,慕容泉開始教他讀書。 兩家都是耕讀傳家,慕容泉和他老泰山,都有著秀才功名。 當然,翁婿兩個科舉運氣都不大好。 老泰山十幾歲便考取秀才功名,之后直到染疫去世前,仍然是個老童生,生平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中舉,光宗耀祖。 慕容泉也考過兩次鄉試,同樣沒能中舉。 如今慕容泉以塾師為業,一邊教蒙童讀書,一邊繼續備戰鄉試。 家里又有十幾畝水田租給佃戶,陳道珺也有一手精湛的織布手藝,家業在鄉間倒也能算小康。 慕容泉自己要繼續科舉,同時也希望兒子能讀書科舉,所以五歲那年便親自為他開蒙。 結果嘛,自然是一言難盡。 慕容復讀書很認真,肯下苦功死記硬背,但記性和悟性,屬實讓人搖頭。 教了兒子一年之后,慕容復不得不承認,以自己兒子這讀書的天賦,怕是連童子試都過不了,連個秀才都考不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