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過多久,鋪在木板上的木制原漿便開始凝結,灰白色鋪成薄薄一層。 顧蘭特意叫周羊做了大概一米乘以兩米的長方形框架,這樣做出來之后還可以切割。 造紙非常簡單,在前世西漢時期,她所在的國家就有人造出了紙張,并且在數千年的演化中逐漸漸變。 以前洛陽紙貴,讀書被士族階層壟斷,用高昂的價格阻斷底層人民上升的道路;到她這個時代,幾乎人人都識字,人人都讀書,大學生更是多如牛毛。 顧蘭會造紙,便是和前世參加一個歷史博物館有關,她交了幾十塊錢,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親自參與了造紙的全過程。 從取材到浸泡,然后搗碎,浣洗,分層曬干,最后做出一沓紫竹紙帶回家中。 直到她穿越之前,那沓紙都還沒用完。 阿吉非要在木架旁邊等待,他已經看見那一層灰白色事物,原本動搖的內心,竟然有些愿意相信顧蘭的魔法。 她好像真的有辦法把沉重的竹簡做成更加輕便的紙張。 這意味著什么? 阿吉不敢想。 顧蘭給這個小山村帶來的太多的變化,她剛到來不過月余,明明四季仍然在變換,可對于小龍坎的村民來說,似乎對未來更加期待了。 一批又一批泥磚曬好,按照圖紙搭建出火炕,當他們在自己家中也能感受到火炕的溫暖時,對顧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已經將火炕的使用方法推廣給十人,獲得積分50】 【已經將火炕的使用方法推廣給三十人 ,獲得積分50】 小龍坎村民約有二百一十四口人,一開始只有幾家人跟著顧蘭學怎么建造火炕,可等到這些人率先感受到火炕的溫暖的時候,越來越多的村民想要在自己家中建造火炕。 阿吉一開始是建工,是他教會村里人怎么建造火炕的。 可他這人隨性的很,怎么可能一直待在這里幫村里人建造火炕呢。 他一個不愿意,其他人哪里還能看得懂圖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