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月初回的國,景哥【攀登者】拍完了?”
“上個月殺青,中間還抽了兩天時間拍了【我和我的祖國】。
我記著你出演的是薛小路導演的單元是吧?”
顧衛點了點頭,雖然他們拍的是同一部電影,但實際是各拍各的互相不發生關系。
“對,【回歸】單元,截取97年港島回歸的歷史瞬間,我演當時的升旗手。
沒幾個鏡頭,一共就拍了不到5天.”
“哈哈,咱們差不多,我在【奪冠】單元演一個乒乓球教練,就一場戲,一天就搞定了.”
“我記得你平時都不怎么參加這種首映典禮的,怎么今天這么閑,有時間過來給超哥捧場?”
“咳咳~鄧朝這部戲有我的投資,我旗下的【登峰國際】也是出品方之一。
我還在里面客串了個角色.”
顧衛恍然:“原來景哥你是投資人!”
“小投資人,主控的還是光線和鄧朝自己的【橙子影像】.”
“電影你看了么,怎么樣?”顧衛好奇的問道。
他對【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有些陌生,原時空在網上看過相關的新聞但并沒有看過電影。
“我前些天在外地,也是這兩天才回來,電影的內部看片會沒趕上。
不過聽他們說成片效果挺好的。
鄧朝和老白(俞白枚)對這部電影特別有信心,說是堪比你們公司出品的那部【我不是藥神】.”吳景說這些話的時候聲音變小了一些,他畢竟沒看到電影,都是聽別人說。
顧衛微微點頭,不過對吳景的話持懷疑態度。
他雖然沒看過【銀河補習班】,但印象中這部電影的票房和口碑應該都跟【藥神】相去甚遠。
國產電影每年能大賣爆火的電影其實就那么幾部,只要上網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
就算不去電影院看,也會在各種媒體和平臺上看到相關的新聞和討論,【銀河補習班】顯然沒達到那種程度。
倆人沒聊多長時間,首映儀式就要開始,所有到場的嘉賓都回到座位坐好。
首映式的環節還是老一套,主創自我介紹,跟觀眾和媒體朋友互動回答問題,現場又玩了個小游戲活躍氣氛,這些都進行完,電影開始放映。
【銀河補習班】講的內容并不復雜,鄧朝飾演的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獄,讓他遺憾地錯過了兒子七年的成長時光。
出來后發現已經長大的兒子成了傳統意義上的“學渣”。
不過他并沒有放棄,而是用自己的方式鼓勵兒子,給他滿滿的愛和自由成長的空間,試著教會他獨立思考,培養他面對困難的勇氣。
最后他的教育方法也確實起到了作用,兒子長大成人后實現了兒時的夢想成了一名宇航員。
整個故事效笑中帶淚,算是完成度比較高。
不過在顧衛看來,【銀河補習班】其實有很多比較關鍵的硬傷。
電影有兩條主線,一是父子間的關系,二是教育理念的對抗。
這兩條線結合得并不好,甚至有些割裂。
首先是父子間的沖突。
兒子馬飛為了實現自己的航天夢,勸父親放棄討回名譽,實際是為了自己的夢犧牲了父親的夢。
對此,馬皓文失望地說:“我的教育徹底失敗了。”
這里的教育指的是什么?
是人格教育。
而在片子前半段馬皓文一直在讓兒子擺脫應試思維,培養他獨立思考的能力。
用馬皓文的話說,“只要你的腦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
后來,馬飛正是在這句話的提醒下,解除了宇航船的危機,成功返回地球。
他不止做好了地球上的事,還做好了宇宙中的事。
這時,他對著地球的方向說,“爸,你的教育沒有失敗。”
這就有點尷尬了,兒子的這句話實際并沒有回應父親發出的質問。
他們倆所說的“教育”根本就是兩碼事。
再說回電影的主題,教育問題。
【銀河補習班】通過馬皓文和馬飛的故事似乎在批判“應試教育”。
然而,表達上并非如此。
電影中并沒有否認“考試”這個事。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在國內這個大環境下,“考試”已經是最公平的方式,甚至是很多孩子唯一的出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