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訂貨-《大明1617》
第(1/3)頁
貨車都是粗大笨拙的四輪大車,車廂很大,也沒有開窗,只有后車門,現(xiàn)在的大車其實滿裝的話可以裝四噸,甚至四噸半,五噸也有可能。
一百多年后的四輪車,在西部大開發(fā)的荒野道路上,一車?yán)鍑嵤呛苷5氖虑椤?
但那是早期工業(yè)革命后的大車,鈑金水平遠(yuǎn)超現(xiàn)在,車身堅固程度也比現(xiàn)在要強(qiáng),和裕升的馬車減震還是木制和皮制,鐵部件較少,因為水平還達(dá)不到,這事張瀚也解決不了,一整套的科學(xué)體系不是某個人或某個小團(tuán)體能解決的。
就象橡膠車胎,在張瀚小時候,共和國的鄉(xiāng)村道路上到處都有毛驢拉的兩輪的橡膠車胎的大車,一車輕松幾千斤,也是最老式的兩輪車,但有了這種車胎,幾千斤的重量很容易拉走。
橡膠車胎,水泥或瀝青道路,這是整套的工業(yè)化之后才有的東西,殺了張瀚他也弄不出來。
因為道路限制,和裕升的大車只裝三噸到三噸半,也就是六千到七千斤。
幾百輛貨車物源源不斷的從靈丘運貨出來,正好最近騾馬行也沒有擴(kuò)張,生產(chǎn)出來的新貨車足夠滿足鐵場的貨運。
李國賓卻知道近來貨運減少了很多。
原因很多,工部采買近期已經(jīng)滿足,各大商行還要很多,但和裕升的靈丘鐵場并沒有加大出貨,相反還減少了一些。
往草原上運生鐵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草原上缺鐵,張瀚絕不會提供上等精鐵,普通的生鐵是無妨的,反正以蒙古人的冶煉水平想煉出好的精鐵也很難,生鐵盡管拿去用,想賣到遼東打造更多更好的兵器和鎧甲,這種可能性太小了。
另一個原因也就是劉吉叫李國賓過來看的成果……大量的鐵器放在車廂里頭,幾十個精壯漢子在還有些寒冷的春風(fēng)里頭,脫了上衣,打著赤膊正在奮力的下貨。
“全是精鐵所制。”劉吉笑呵呵的道:“小刀,小鐵鍋,湯鐵鍋,鐵鋤,鐵鏟,鐵勺,各色各種的鐵鍋,茶壺,面盆,酒杯……應(yīng)有盡有,眼前這二十來車,全部都是各色鐵器?!?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
一般商家的執(zhí)行力和效率肯定是遠(yuǎn)超朝廷官府的,商人言利,沒效率就沒利潤,但效率再高也沒有這么高法的,說聲海貿(mào),整船的貨就備好了,說聲要開辟京師精鐵市場,和李國賓談的時候李國賓還不覺得這靈丘鐵有多大前途,因為畢竟距離較遠(yuǎn),不及閩鐵可以一路海運再轉(zhuǎn)漕運,但底下的發(fā)展就叫李國賓大跌眼鏡,和裕升用強(qiáng)悍的物流能力搶下了最大的一塊市場,在年前張瀚還花了極少的銀子買了遵化的一座廢鐵場,已經(jīng)在勘探鐵礦和準(zhǔn)備重修高爐……以靈丘的技術(shù)和管理水平,只要有合適的鐵場,繼續(xù)往北方輻射和搶占市場是必然之事。
再下來就是眼前這些貨物,精鐵和生鐵搶占的還是原料市場,更大的市場就擺在眼前。
民間用品,大量的鐵器缺乏,雖不說是前元時幾家用一把菜刀那么窘迫,但鐵具嚴(yán)重不足也是大明民間的現(xiàn)狀之一,鐵器貴而不耐用,工部產(chǎn)的鐵鍬就是價低質(zhì)差的代表。
李國賓眼前的這些器物,全部都是精工細(xì)作的民用物品。
他拿起一柄鐵鍬,試了一下。
“趁手吧?”劉吉笑道:“把做的好,鑲的結(jié)實,刀口就不必多說了,上好的精鐵打磨出來的。”
李國賓沒說話,將鐵鍬放在地上,用力鏟了一下。
“真是好鋼口,好鋒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西青区|
锦屏县|
崇左市|
绥棱县|
华宁县|
厦门市|
伊宁市|
济源市|
洛川县|
金乡县|
哈尔滨市|
甘孜县|
聂荣县|
化德县|
安岳县|
剑河县|
淮滨县|
丹棱县|
皋兰县|
顺昌县|
上犹县|
绥棱县|
深水埗区|
南和县|
东丽区|
平南县|
遂宁市|
瑞丽市|
连平县|
大埔县|
河北省|
都江堰市|
茂名市|
湘西|
温州市|
涟水县|
汉沽区|
娄底市|
安塞县|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