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大明1617》
第(3/3)頁
“代王的人?”
轉眼過去三天,大量的土匪造出諾大的聲勢,整個廣靈城都被圍了,小股的土匪騎馬在朔州和蔚州一帶作為疑兵活動,這時就看出衛所和州縣防御的空虛來了……這么多地方好幾個衛,十幾個千戶所,按帳面上的人數有近兩萬人的大軍,若是在二百年前的國初,都指揮使軍令一下,幾萬大軍瞬間可以集結,拉出去就能打仗,而且能面對強敵不落下風。可二百來年下來,帳面上的幾萬大軍只存在帳面上了,不要說幾萬,連幾千兵馬也沒有,而且周大牛他們主要在南方活動,距離天成和鎮虜等衛還有幾十里到百來里路的路程,有這么些距離的存在,衛所武官當然是能裝傻就裝傻,絕不會帶著自己那可憐有限的家丁跑出來送死。
王事固然重要,自家的性命到底才是最要緊的啊。
一時間大同府西南側一帶風聲鶴唳,民間幾乎是草木皆兵,但在上層還算平靜,一則周大牛他們沒有表現出攻城掠地的興趣,似乎只是在搶劫財貨,二來從下層到上層的反應還需要時間,在大同城里的人不要說緊張,甚至有不少大人物都沒聽說過土匪大舉活動的事情。
代王府派來的人,想來就是其中一個。
“是太監么?”張瀚倒是來了興趣,穿越到這個時代,什么人都打過交道了,還真是沒有和太監有過什么交流,他對這個階層的人感覺上是十分陌生,也不象大明的士大夫那樣完全排斥或是畏懼的心態。
“不是太監。”報信的侍從說道:“是個師爺模樣的人。”
“這倒說明王府很重視啊。”再赴京師,又從京師再次趕到李莊的李慎明笑著道:“代王要辦什么公事,當然是派太監傳旨,如果是有什么體己的私事,那就是派親信的師爺出來。”
“我的天,我這夠亂的了,王府又來湊什么熱鬧。”張瀚近來也是亂蜂蟄頭了,北京那邊已經發動了,李慎明親自去,花了小一萬的銀子,買通了十來個山西或大同、宣府籍貫的科道官員彈劾韓畦。
這事兒,叫“買參”,也就是花錢買御史或給事中的彈章。
一般來說,有政治前途,名望很好的科道官員是不會賣參的,在大明的官員體系中,分為清流和濁流兩種,地方上的雜職不必說了,那是濁流中的濁流,然后才是親民官,卿寺官,方面官,然后是六部官,再上來是科道官,再上來才是清貴之極的翰林官,也是清流中的第一等,號稱“儲相”。
科道官好歹也是清流的第二等,官員職位不高,但大明向來有“以小制大”的傳統,官位不高,權力卻不小,御史可以風聞奏事,隨便彈劾,官員們強如張居正者也收過成堆的彈章,這很正章,要是哪個閣老收不到彈章才是要命的事,就有鉗制言路,圖謀不軌的形象,皇帝絕不會放心這樣的權臣。給事中不僅有彈劾上奏的權力,理論上還可以封駁皇帝的詔書,權力大到無邊,并且給事中針對六部,平時就可以糾彈六部的過失,雖然只是七品官職,混的好的比六部的部郎還要威風很多。
這一次李慎明拉攏了十幾個人,花費不少,但都是科道官中的二流貨色,屬于沒有強力的黨派支持,自身的形象和能力都很普通的一群人,如果不是這樣也不會收賄賂來上奏,這是很毀名聲的事。
這件事好就好在多是山西和大同一帶的御史官,對家鄉的事有發言權,二來人數多,聲勢較為浩大,三來有周大牛配合,算是“事實”,彈劾并無由來無因,估計發動之后,韓畦會很頭疼。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客|
玉林市|
东乌珠穆沁旗|
延吉市|
高陵县|
木里|
台前县|
湖南省|
兰坪|
稻城县|
宜阳县|
鹿泉市|
安义县|
乌恰县|
夏河县|
赤壁市|
海宁市|
平舆县|
礼泉县|
民和|
武冈市|
德庆县|
吴忠市|
灌云县|
南康市|
全州县|
河东区|
临沂市|
惠东县|
蛟河市|
新建县|
南平市|
湖北省|
云和县|
莲花县|
阜南县|
开远市|
久治县|
龙胜|
博客|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