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重鎧-《大明1617》
第(1/3)頁
“真是漂亮!”朵兒由衷的道:“京營兵校閱時,不過如此!”
京營兵可謂是大明具甲最好的營伍了,后世有一張圖畫就是嘉靖年間校閱京營時的情形,那些京營的將士騎在高頭大馬上,將領戴鳳翅盔,穿鐵鱗甲,胸前護心銅鏡,手中拿著的是長槍或紋眉刀,數百數千人策馬奔馳在京郊的大地上,那種威風凜凜,叫人一見就感受至深。
當然嘉靖年間的京營也是完全的樣子活,根本毫無戰力了,俺答汗率部下突破邊防,直入京師城下,帳面上還有二三十萬人的京營兵根本無力出戰,只能龜縮城中防守,嘉靖因此怒斬兵部尚書,可殺人也解決不了問題,京營兵還是崩壞下去。
鎖甲也是京營兵的標準配裝,數量很多,在校閱時將校穿鐵鱗甲,普通的士兵也是棉甲或鎖甲,朵兒曾經被將領帶入京師參加校閱,對京營兵的校閱時的情形十分了解。
“我說錯了。”朵兒緊跟著又道:“京營兵不過樣子活,比咱們差太遠了!”
“威武雄壯,以此為甚!”孫敬亭滿心歡喜的道:“這一下咱們的弓手可真不能輕易叫人看到,這比邊軍營兵要厲害的多了!”
眼前的情形,確實叫人感覺無比的震撼和自豪。
軍中原本也有一些鐵甲和棉甲,多半是被騎兵給分了,就算這樣騎兵那邊也是叫喚著鐵甲太少,不利對沖,少量的甲胄是分給了鴛鴦戰兵小隊,不論是小規模的激戰還是大型會戰,這些跳蕩戰兵肯定是沖在最前頭的銳兵,也被稱為“死兵”,他們的死傷率很高,承擔著要驅趕敵人死兵,穩固大陣的重要作用,所以有好的甲胄當然也是先分配給戰兵。
有限的甲胄分的七零八落,一千多人聚集出戰時根本看不出什么來,眼前這幾十人穿著形制相當一致的鎖甲,銀光燦然,自是叫人感覺震撼。
“對了,”孫敬亭道:“鎖甲沒給戰兵嗎?”
軍令司的職掌并不管制造和分配鐵甲這一塊,所以孫敬亭才會震撼,也會有這樣的疑問。
最少在他看來,眼前的鎖甲實在太好了,用的全部是最上等的精鐵,圓環都是用拉絲機用勻力拉出來的,鐵環被打磨的很光滑,鑲嵌搭扣的很嚴實,可以說,光是這些鎖甲的防護力,恐怕比大明邊軍現在主流的棉鐵甲就要強出很多,比起普通的輕型的對襟型只防護上身的鐵甲來說,這鎖甲的防護力應該也差不到哪去。
在場的人都知道,一領制作完成的鎖甲,用到的圓環越小越多,就代表鎖甲越輕和防護力越強,穿在身上感覺輕和軟,雖然重量也在十斤以上,但絲毫不影響穿戴者的行動,每一領鎖甲都是一樣的工序,如果不是用了水力拉絲機可以源源不斷的提供合格的鐵絲,恐怕就算兵器局使出吃奶的勁,一個月也制不成幾領。
鎖甲的制作工序和所需時間,并不比鐵鱗甲要少,而如果工序不到位,在防箭射上頭還不如鐵甲,在中國古代至今又是強弓勁弩層出不窮,加上工藝不過關,這使得扎甲和鱗甲才是主流,鎖甲到元明時期才漸漸裝備,不過仍然只是輔助型的鐵甲,并沒有成為主流。
眼前的鎖甲,每領都用了大量的細小鐵環,工藝十分出色,這代表穿著輕盈而防護力充足,哪怕是孫敬亭也看的出來,眼前的鎖甲肯定還是不如鐵甲,但相比那些鑲嵌鐵葉的鐵棉甲來說,這鎖甲又強的太多太多了。
張瀚也是一樣的看法,如果遼東那邊有這樣工藝水平的鎖甲,那些建奴恐怕也不會把鎖甲當大路貨,只有旗下的余丁才會穿,或是穿在棉甲里頭了。
“戰兵分兩種,”張瀚向孫敬亭解釋著自己的最新想法:“一種是山地戰兵,咱們山西和大同多山,這種戰兵會配發鎖甲,同時訓練山地做戰,這一次打仗的經驗就很寶貴。另一種是重甲戰兵,需要戰技最強,體格最好的士兵來擔任,他們是披堅執銳走在大陣最前的銳兵,不僅要面對敵人的死兵和銳兵,也要面對可能突然而來的騎兵突襲,所以他們要披重甲,現在已經弄了幾領六十來斤的全身甲給他們訓練用,鎖甲當然不發!”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利县|
宁津县|
莱西市|
河北省|
慈利县|
衡南县|
樟树市|
榕江县|
民县|
北安市|
武宣县|
绍兴县|
柳河县|
镇远县|
旅游|
五莲县|
桐梓县|
娱乐|
勃利县|
宁安市|
嫩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定日县|
文安县|
翁牛特旗|
长丰县|
新津县|
屏东县|
寿宁县|
台中县|
镇原县|
尼勒克县|
耿马|
屏东市|
射洪县|
新乡市|
灌云县|
循化|
甘孜|
拜城县|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