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八章 加征-《大明1617》


    第(2/3)頁

    從實際操作來說,清廉的地方官能忠實于條鞭法的,朝廷收入增加,百姓負擔也減輕。但在大多數地方,就是田稅照收,并且較以前來的更重,還得加一層賣糧交稅被克扣的麻煩,然后差役還得照舊,就是黃榜之外,還有白榜,而且白榜負擔,十倍于黃榜。

    后人總說明朝的賦稅很輕,事實也是如此,地稅不重,商稅更輕,但地方的雜費剝削,卻是十倍幾十倍于正稅,地方官紳將門包括親藩,這些有勢力的蠹蟲拼命敲骨吸髓的壓榨百姓,連這些中小地主都在不停的抱怨著,萬歷到崇禎年間,不少北方的中小地主也是破產,好在工商向來游離于明朝的體系之外,馬人等人,只能期翼于商業運作來減輕黃白榜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

    “此番糧價爭斗之事,還有張指揮使在后,我馬家也有一位朝官在京中支持,我等務必要一爭到底。”馬人舉杯向眾人致意,他有舉人身份,但田畝過多,壓力也很大,他身后也是整個天成衛馬氏家族,此時此刻,也由不得他說一句退縮的話。

    “小人等見過東家。”

    村莊頭里,蔣義拉著馬站著一座小木橋邊上,臉上滿是笑容,他側身讓在一邊,才一丈寬不到的村道正中策馬而來的,當然就是張瀚。

    這座村莊叫李莊,顧名可思義,這里頭的居民多半都是李姓人家,可能會有少數雜姓,戶數想來也不會多。

    按官府黃冊所記,這里的居民只有一百三十一戶,丁口為三百二十五丁,但實際人數就是戶數在三百多戶,丁數大約有七百出頭,全部人數是近三千人。

    按當時來說,這些人口可以聚集成一個小鎮,但這李莊地處天成衛和鎮虜衛兩衛交界,地界偏東,又于大梁山脈余脈,具體蔚州往天成蔚的官道很遠,離京師往偏關的大型官道就更遠了,倒是距離鎖住大梁山的樺門堡近,這里地處偏僻,村道越行越窄,兩輪馬車走著都是困難,也就只能走走騾馬和獨輪小車,這般地界,村落人多,四周田畝也多,卻是怎么也沒形成集鎮了。

    領頭跪著的就是莊上的管事李祥符,曾經讀過幾日書,頭頂方巾,藍布直綴,腳著一雙布鞋,方臉,大酒糟鼻,兩眼昏沉沉的,隔著不少步嘴里還噴著酒氣。

    李祥符身后還有幾人,多半都是當日太爺在時就雇下來看裝莊子的,這莊子每年可以收不到三千石的田租,當日買時花了近五千銀子,張家的地產,多半就在這里。

    張瀚看過田契,這里的莊子是田骨田皮均在一處,不象別的莊子,田骨田皮多半分開,有時候田主自己也搞不清楚這地到底是誰在種著,田皮按規矩還可以轉租,幾把手倒過,田主認不得自己佃戶也是常有的事,走在地里,哪一塊地是自己的,或是租給別人了,又或是倒了幾把手了的,田主自己也摸不清楚,時間久了,傳上幾代,有那佃戶取個巧,托衙門里偷偷辦張田契,將地弄成自己的,也是有的。當然這樣的事需得有些根腳關系,不是那種老實頭佃農能干成的。

    其余還有些魚獲,雞、草、牛、羊,這一類的產業,也有張家的收益在內,每年均需上繳一部份,買的時候,租頭,價銀,戥銀,成色、雞、草、酒水,畫字,講的清清楚楚,常氏同張瀚講過,老太爺當年,買下這莊子之后,高興的好幾夜沒睡好,每天都是笑呵呵的。

    這種心情,張瀚現在也是能理解,中國這樣的農耕民族,對土地的渴望是烙在骨子里的,況且土地可以傳家,而所謂的工商興起,資本萌芽,根本就是癡人說夢,蘇州一帶,擁有幾千人規模的紡織廠是有,但商人賺了錢還是用來買地,要么就是如晉商一樣,在家里挖地窖將銀子儲藏起來,資本沒有辦法再擴大,因為沒有商會,商人沒有政治話語權,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一群群的肥羊能影響到國家政治,并且進行資本擴張?那真是笑話。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台中市| 上栗县| 望奎县| 平利县| 马山县| 清流县| 泰来县| 南和县| 兰西县| 宣化县| 南充市| 宁城县| 金秀| 雷州市| 宜兴市| 鹤山市| 台中市| 乌拉特后旗| 安新县| 喀喇沁旗| 河南省| 都江堰市| 青龙| 宣汉县| 崇左市| 疏附县| 武清区| 永年县| 阳高县| 天津市| 锡林浩特市| 广灵县| 西青区| 龙山县| 新乡市| 三河市| 蓝田县| 东宁县| 凤山县|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