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畝產數千斤的良種,大概在中間。” “相隔萬里。” “從陸上走,不但路途遙遠,還要與各地的遺民部落打交道。” “稍不留意,就死在暗箭之下。” “從海上走……補給是個大麻煩。” “尤其是中部的許多蠻邦有活人祭祀的習俗,對外人十分不友善。” “等巨舟出海之時,我會叮囑他們盡量不要走遠,穩妥第一。” “先探查地形,記錄航線,待時機成熟后,再徐徐圖之。” 扶蘇的目光在阿拉斯加與中美洲之間來回尋梭,語氣堅定地說:“萬里之遙又如何?便是十萬里、百萬里,大秦也要取回良種。” “巨舟若是翻覆,本宮就命人再建。” “兩艘不行就十艘,十艘不行就百艘。” “以一時之苦,換來大秦萬世無憂。” 陳慶不禁愕然,眼神直愣愣地盯著他。 扶蘇這是怎么回事? 這不像他的風格呀! 平日里三不五時的就慈悲心腸發作,又怕百姓受苦,又怕損耗錢糧。 可算是硬起來啦! “先生干嘛這樣看著本宮。” 扶蘇被他盯得不好意思,“您曾說過,為國有三計:有萬世之計,有一時之計,有不終月之計。” “巨舟出海尋訪良種,為的就是大秦萬世之計。” “本宮自然知道孰輕孰重。” 陳慶了然地點點頭。 依扶蘇的性子,你若是跟他說海外金銀,他不動心。 跟他說開疆拓土,名垂千古,他還是不動心。 可你要是告訴他,能讓大秦百姓都吃飽飯,他一下子就不困了。 原來癥結在這里。 “今后本宮若有幸署理國事,即便掏空國庫、背負一世罵名,也要打造一支遠航萬里的船隊,取海外良種返回大秦。” 扶蘇緊握拳頭,斬釘截鐵地說道。 太子妃欣慰地點點頭。 這話傳到始皇帝的耳朵里,他一定愛聽。 “其實倒也不會如此破費。” “也是趕巧了。” “紅薯、土豆的產地,有一蠻邦,名曰‘黃金國’。” “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蠻邦酋長都要渾身涂滿金粉,進入圣湖沐浴。” “達官顯貴同時將各種金器、寶石投入湖中,供奉神明。” “歷年積攢下來,湖底的黃金寶石堆積如山。” “只要咱們的船隊找到黃金湖,再多的本錢都能賺回來。” 陳慶不知道印加古國有沒有出現,即使它不在,金礦總是跑不了的。 要是遠洋萬里還干了賠本買賣,那才是咄咄怪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