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仍是少年-《天刑紀》
第(2/3)頁
數丈方圓的山洞內,擺放著石榻、石凳、石幾等物,
這便是附寶的住處,地方雖然簡陋,有明珠照亮,倒也干凈清爽。
姬軒轅與風伯、力牧不便打擾。在門外等候。
洞內,只剩下附寶與無咎,彼此相視片刻,皆含笑搖頭而感慨莫名。
附寶坐在石榻前,拿起一張獸皮分說道:“山上的孩童缺少衣物,且縫制羊皮御寒。”她就手縫補起來,又歉然笑道:“本想盛情款待兄長,怎奈落魄如斯。”
“老妹見外了!”
無咎坐在石凳上,翻手拿出一壇酒。
“我已事先獲悉兄長歸來……”
“哦?”
“日前靈霞山的常先門主與一位白衣仙子抵達玉山,我便有所耳聞,而未曾碰面,常先與仙子又忙于救人離去。”
“冰靈兒!”
“嫂夫人?”
“靈兒不喜繁文縟節,隨意便好!”
“嗯,我不懂仙道規矩,且與兄長敘舊……”
無咎飲了口酒,微微點頭。
即使神洲已毀、家國已亡,附寶依然有著君王之母的身份,卻親手為逃難的孩童縫補御寒之物。可見她體恤黎民疾苦,質樸善良的品行令人敬佩!
只聽她接著說道——
“兄長乃是仙門高人,威名傳遍鄉野。即便我深居王庭,也略知一二。兄長離開神洲的數年后,軒轅出生,他自幼喜好仙道,便由紫定山的仙長傳授修煉法門。數十年間,有熊倒也風調雨順。直至三年前,少典病故,軒轅接替他爹的王位,誰料大旱不斷,接著暴雨成災。各地祭拜鬼神,只求上蒼庇佑。軒轅卻不信天命,執意舍棄都城而遷往玉山。依他所說,九國地勢,唯玉山之高,方能躲避災禍……”
無咎凝神聆聽。
神洲的災情,他已親眼目睹。有關各地的自救之法,他卻所知不多。
符寶兒換了根絲線,拈著銀針擦拭著鬢角,然后稍稍出神,帶著皺紋的眼角浮現出一抹笑容,繼續出聲說道——
“天災莫測,人心惶惶,舉國上下,不聽王令啊。他便游說各國仙門,竟然廣受同道詆毀。于是他一怒之下,強行驅趕都城百姓,正當風雪肆虐之時,結果他又落下暴君之名。而我熟知他的秉性,想他必有道理。于是我帶頭離開王庭,一時隨行者甚眾……”
姬軒轅,一個筑基小輩,察覺天象異變,便舉國搬遷施展自救,如此膽略氣魄,著實令人嘆服。而當年的符寶兒,已是不同凡響。正所謂有其母,必有其子。
無咎打量著手中的酒壺,附寶又道——
“一路跋涉艱難,數月之后,冰雪融化、山洪暴發、天降星石、地火不斷。幸虧軒轅的一群道友相助,我這個無用之人總算是撿了一條性命。而各國也忙著趕往玉山,奈何為時已晚,死難者無以計數,唉!”
說到此處,附寶神情黯然。
無咎則是舉起手中的酒壺,默默端詳。
土陶燒制的酒壇子,頗為粗糙,而其中的老酒,來自南陵的鐵牛鎮。鎮子往北,有個風華谷。谷中有個祁家村,還有一個祁家祠堂……
“我與幸存的百姓在此安置下來,軒轅召集仙門同道四處救援。獲救者愈來愈多,已達數十萬。而只要有人活著,我神洲便不會亡。”
附寶的話語平緩,如同尋常的老人,回憶著當年的往事,敘說著苦難的歲月,而她的臉上沒有悲傷,反而顯得寧靜淡然。
“人老了啊,便喜歡嘮叨!”
附寶放下手頭的針線,慈和的笑容里多了一絲歉意,遂即帶著關切的神情看向無咎,輕聲問道:“兄長返回神洲,有何打算呀?”
無咎稍作斟酌,沉吟道:“當務之急,還是救人。而玉山乃是神洲唯一的避難之所,斷然不容有失,我當竭盡所能,以防意外之災。”
“以玉山之高,料也無妨。且就此躲避,天災地劫終有過去的那一日。”
“山崩地陷,難以料及。這場末日劫難,或將長達百年之久!”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新县|
丹江口市|
襄城县|
宿州市|
平原县|
金湖县|
杂多县|
璧山县|
寿光市|
醴陵市|
池州市|
永新县|
车险|
长宁县|
英山县|
廊坊市|
嵩明县|
桐柏县|
桃园县|
海门市|
都兰县|
康平县|
任丘市|
双柏县|
将乐县|
綦江县|
金堂县|
邯郸县|
凌海市|
商河县|
宜章县|
牟定县|
隆德县|
邢台县|
新晃|
泊头市|
财经|
南溪县|
宣汉县|
奉新县|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