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房子大門前的臺階很多,為了不顯得那么陡,所以是分了兩段的,像梯田一樣,下頭那層臨著路,多是些桑樹和酸棗樹的灌木,還纏著些拉拉秧藤, 密密匝匝的,有些亂,她一直還沒騰出手來收拾,而上頭那層挨著圍墻的,則種著些樹,前兩年砍了不少,后來補種了些柿子樹和黃櫨,都才三米多高, 當不成木材,唯一壯實的是棵老榆樹,枝干繁茂,剛搬來時光禿禿的,宋紅果沒注意,如今天變暖了,榆錢冒了出來,嫩生生的在枝頭搖曳,像一簇簇綠色的花,便招了她的眼。 走下臺階后, 宋紅果還特意繞過去看了兩眼。 凌志便道,“等從集上回來,我就把它們都擼了?!? 宋紅果下意識的道, “倒也不用太急,我看著剛冒出來, 太嫩的話,都沒什么味兒……” “要是晚了, 就被別人擼走了?!? “……行吧?!? 現在到處缺糧食吃, 山下的野菜挖的跟薅過地皮一樣, 榆錢可是救命糧,而且,比起大多數野菜的苦澀,榆錢味甜兒,混在粗面里,也能蒸的香甜好吃,這就是前兩年為了煉鋼,大肆砍樹,卻還剩下榆樹的原因。 還有槐樹,等槐花開了,也是一道美食。 今天去趕集的人明顯比以前多,宋紅果路上碰到趙振華的媳婦兒才知道原因。原來明日便是清明了,雖說現在有些事兒不讓大肆操辦,但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一些習俗一時半會的也改不了,只要不明目張膽就行,畢竟誰家還沒個祖宗了? 到這一天,都得去山上上墳, 除非是絕戶頭,避開點人,天不亮就去, 擺上供品,倒上酒,點上香,再燒上幾刀黃紙,跟祖先嘮上兩句,最后磕頭就算完事了。 當地,只男人去上墳,女人是不去的,女人的任務,就是準備祭拜用的東西,平時再省吃儉用,到清明,也不能讓祖宗跟著吃糠咽菜呀,所以都今天趕著去集上買東西,好歹置辦出幾樣像樣的供品。 宋紅果跟她好奇的打聽都需要準備什么供品,孫淑紅說道這個,就有點發愁,“以前日子好過的時候,都是炸肉、炸魚,炸丸子和炸豆腐這四樣兒,再加一碗餃子就算很孝順了,可現在,不好湊啊,就是有肉有豆腐,也沒那么多油炸,實在不行,也就只能包白菜餃子,反正一個村里,誰也甭挑誰的理……” 宋紅果不缺油,但她不能開那個口說給,想了想,她問,“我姥爺那兒,是二姨去上么?” “對,你二姨留家里,就是為了不斷了你姥爺這一支的香火,每年清明,都是你二姨帶著你倆表哥去,咋了,有事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