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現在市面上還沒有學神、學霸這種說法。 要是有,周新絕對會被冠上周神的名頭。 現在大家都還比較樸實,或者說沒有經歷網絡語言的輪番轟炸。 王衛和李力二人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太快了。 從他們知道周新打算出國,到這件事辦下來,時間連半個月都沒有過去。 周新只是點了點頭,一旁杵在門口的曹永羅連忙補充道:“周新去的可是伯克利。 整個加州大學系統最好的分校。 尤其在理工科領域,堪比哈佛耶魯的高校。 比我要去的圣芭芭拉最少高兩個級別。 如果你們有關注,這幾年燕大能夠去伯克利的每年不超過五個人。 而且轉學去伯克利讀本科的難度要比出去念博士更難。 我只聽過有畢業去伯克利讀博的,還從來沒聽說過哪個轉學去伯克利。” 這里的數據來自于2002年燕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李國忠接受采訪,哈佛大學(2000年4人)、斯坦福大學(2000年16人),由此預估預估的伯克利也不會超過五個人。 王衛打斷道:“我們還會不知道伯克利的含金量嗎? 和麻省理工一個檔次的學校,最多比哈佛耶魯差一點。 確實厲害,能夠轉學去伯克利。 你去那邊有獎學金嗎?” 周新為了避免對方太多問題,也是為自己即將離開燕大留下一點傳說,直接把事情大致給室友們講了一下: “我給伯克利那邊的教授發了封郵件,里面主要是圍繞他的某篇論文進行探討。 然后對方給我回信,并且給我進行了兩輪的電話面試和一輪遠程筆試。 然后對方就給我發offer了。 我轉學過去直接從大四開始念,本科畢業之后直接跟著那個教授念博士。 從本科階段起就有獎學金,具體金額我現在也不清楚。 但是教授跟我說了,我從燕京飛往舊金山的機票他會幫我安排。” 周新說完,在座的三個人心里冒出了一個共同的念頭:我好酸。 王衛聽傻了,還有這種操作。 能從燕京市以外的省份考進燕大,都具備極強的邏輯推理能力。 在場的三個人都能很快的推測出,周新一定是在面試以及筆試中表現出了極高的水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