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總有種預感,整個互聯網的泡沫太大了,遲早會破。無論是美股還是國內的這些互聯網公司,他們本身的價值是有限的,但是價格卻標的很高。
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但互聯網本身是有價值的,它會在各個領域顛覆傳統行業,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那些可以顛覆傳統行業的互聯網企業,然后投資他們。
等到泡沫破掉之后,我們就可以出手了。”
在吳世強回國之前,周新和他進行了一次戰略性的對話,關于回國之后要做什么。
周新沒有直接告訴吳世強,你幫我去找到杰克馬和Pony馬,反正無腦投資他們的企業就完事了。
鵝廠和阿貍擺在那里,又不會跑掉,周新不急著投資他們。
他打算讓吳世強先依靠自己,去發掘他覺得有潛力的互聯網企業。
1999年可以說是華國風險投資的元年,從這一年開始,海外資本開始大規模登陸華國。
也許是這些海外資本提前得到了華國最終會加入WTO的消息,也許是華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某個階段。
IDG、紅杉資本、晨興資本、淡馬錫、軟銀中國,這些后世在華國互聯網行業大名鼎鼎的風險投資機構們,都是在1999年進入的華國。
也是這一年,吳世強回到華國后,在燕京的國際貿易中心租了兩間辦公室,然后通過關系把公司牌照辦了下來,新興投資在華國正式掛牌成立。
當時中國尊、京基100、金融街中心這些后世鼎鼎大名的金融類寫字樓要么沒有開始建,要么只有一個規劃。
之所以選擇燕京而不是申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當時大部分互聯網企業都集中在中關村,申海那邊的互聯網企業很少。
陸家嘴很出名,但是申海的互聯網行業確實乏善可陳。
吳世強在回國之后,去申海跑了兩次,分別把他對申海兩家比較大的互聯網企業寫了一份調查報告發給周新。
申海青鳥和華升計算機。
周新只回了他一句話:“這些都是ToB端的互聯網企業,沒有太多投資價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