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今吳桂華才73歲,不滿75周歲,只是他這個年齡進看守所,監警比他還緊張。 得到指示的毛濟,便準備等曹隊他們再派人過來,將吳桂華帶走。 他們兩個人,此時繼續完善問詢筆錄,同時將那把證據兇器,保存好。 隨著和吳桂華的聊天,李想他們得知了很多顧洪業的臭毛病,他不僅在窩里橫,在外面也是偷雞摸狗的,不是偷人家雞,就是攆人家鵝,每年冬天,也打人家狗,簡直是村里的一霸。 大家都看他吳桂華的面子,不予計較,但這樣的事情多了,還是被人找到家里來了。 吳桂華說了很多,李想他們也都聽著,記著。 顧洪業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人,核實起來也很方便,只要在村里走訪一下,就都清楚了。 但是看吳桂華這樣子,也已經沒有說謊的必要了。 一個多小時后,曹剛親自帶隊過來了,將情況了解結束后,將吳桂華押上了警車,同時相關技術民警,也開始對這間屋子進行技術勘探。 雖然時間過去了兩年了,有很多線索都已經隨著時間流逝,消失不見了。 但還有一些痕跡,不是那么容易不見的。 就比如說是血跡。 吳桂華雖然有交代自己的犯罪過程,但那只是他自己一個人的證詞,受害者死亡,已經死無對證的,也只有通過現場勘察后得出的結論,來佐證他說話里的矛盾,從而判斷,他還有沒有哪里說謊的。 審訊就是博弈的一個過程。 現場交給技術民警后,李想則帶著毛濟,一家一家的走訪吳家埭的村民們,詢問關于顧洪業和吳桂華一家的情況究竟是怎么樣。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警方將吳桂華帶走后,村里很快就知道了,有些小道消息靈活的人,根據這些天警方這一系列的動作,他們猜也猜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在李想走訪的時候,很多村民都表示:「這顧洪業,死了是真活該啊!」 「哦?為什么這么說?」 「這老吳家真是家門不幸,他那小兒子簡直就是來報仇的,自從他來了以后,我們村里就沒有一天安生的,他老爹也天天被打,沒人敢去勸架,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事大家也不好插手,后來我們都以為他走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氣,沒想到是老吳大義滅親了。」 通過走訪,顧洪業的為人也確實如吳桂華所說,在村里就是一個禍害,他的死亡,大家都拍手叫好,甚至有村民說要聯合寫***書,聯名為吳桂華***擔保,希望法院輕判。 另一邊,曹隊也在安排人員對吳桂華的其他子女進行秘密調查,在那個時間段,吳桂華有沒有與誰有電話聯系,有沒有人有機會參與作案,這些都要一一排查。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時間一周過去了,各路民警在線索的搜集上,也遇到了瓶頸,沒有證據表明,這起墳頭藏尸案,還有其他幫兇存在。 吳桂華一人將所有罪行都認了下來。 這時,擺在一中隊的所有民警面前只有一個問題,還要不要繼續往下查?還是就這么結案? 這個問題非常現實。 「怎么說也是一條人命案,我覺得還是要繼續追查下去,我們是執法者,也是法律的捍衛者,每一個觸犯法律的人,都應該得到法律的嚴懲。」 指導員蘇佳宜率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雖然現在取證比較難,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他們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做工作,只要能還原事實真相。 「其他人呢?有沒有不同意見?」 曹剛看向眾人,想看看其他人的看法。 「要不就結案吧,法外也有人情,顧洪業本來就是一個人渣禍害,吳桂華也算大義滅親了,甚至吳家埭的父老鄉親們聯名為他***,我覺得這個結果是最好的。」 毛濟提出了這個觀點,這起案子從頭到尾,都是他和李想在跟進,不管是吳桂華的筆錄還是村里其他人的筆錄,無不反映這個人的人品有極大的問題,什么是眾望所歸? 也許這就是眾望所歸! 「我覺得,兇手就是他一個人,不存在其他幫兇,是不是我們想的太復雜了,高齡老人就殺不了人了嗎?如果兇手真是他一個人,那么所有的線索和口供不就都對上了嗎?如果沒有其他證據表明有兇手參與,我覺得也可以結案了。」 李想也說了說自己的看法,他們之所以懷疑這起案子里有幫兇,就是認為吳桂華不能一個人殺死自己年輕力壯的小兒子,但凡是有例外,萬一就成了呢? 當然,他堅持自己的觀點,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系統任務,已經提醒完成: 【叮,任務完成,獎勵經驗+500,鉆石+2500】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