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清康熙康熙八年三月中旬,北京城西北方向上,一處名叫海淀鎮的鎮子外,在通往北京城西直門的官道上,馳過三四十騎人馬。這些人馬都是一副風塵仆仆的模樣,身上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襖,頭上戴著皮帽子,臉上灰塵都是頗厚,一看就是急著走長路少洗臉才搞成這樣的。 這三四十騎人除了自己的坐騎,還一人牽了一匹馱行李的副馬,馬背上都是大包小包的,看來裝了不少好東西。但看他們的坐騎和副馬,都頗為健壯,不像是行商常用的走馬,倒似是上陣打仗用的戰馬。 另外,這三四十騎人中還有三分之一的人背著一根或兩根丈六長槍而行,而且人人都攜帶著弓箭馬刀盾牌,一看就知道是外地駐防的武官回來北京了。 海淀鎮因為緊挨著北京城,還是出北京往西北去的要道,四周的精致也不錯,有林有水,還有不少歸內務府或王爺府掌管的名園,算是北京城外的一個好去處。 所以鎮子里頭開了不少為這些東西奔走的官人,還有看管園子的包衣人老爺們服務的旅店、酒樓、青樓。 而在這海淀鎮城外頭,還修了不少富貴人家的宅子,一座座都有高墻大院,都靠著鎮城外頭的幾條官道。 這三四十騎人馬也是一路勞頓,再加上時候也不早了,現在再往北京城去,等到地方城門估計都閉了。所以這伙騎士直接就策馬入城,從海淀這個鎮城的西門而入,看來是想找個地方好吃好喝一頓,還歇息一晚。 這三四十騎入城后沒多久就在一處沿街開了門面的大宅院門前停下了,領頭的一騎轉身就對后面喊道:“義父,張家老號好像關張了!” “什么?張家老號關了?怎么可能?我丈人可是御膳房的副庖長,他的鋪子怎么可能會關張!” “真的關張了,原地還開了家......武館!” “什么?武官?” 原來這個“義父”正是王忠孝的親父,人稱活呂布的大清忠臣王輔臣了。他雖然很不情愿被婚姻羈絆,但無奈他是“二忠大清”的大忠臣——別人忠大清都忠一次,他忠了兩次,那可是忠誠加倍啊!那么忠的一個臣,當然不敢抗旨了。別說布木布泰給他賜婚的張小玉還挺漂亮,差不多就是美女打個六折,在及格線(滿分當然是吳小菟了)上,就算布大媽把蘇麻喇姑賜給他,他也得謝主隆恩,然后開開心心把老太太娶回來供著。 和蘇麻喇姑一比,這張小玉就顯得年輕貌美了! 而且張小玉有錢......要不怎么能“買下”王輔臣? 別看王輔臣挺大一總兵,但兜里真沒幾個銀子。而張小玉每天跟在布木布泰身邊,說是貼身姑姑,其實就是個“慈寧宮收費站”! 內務府里面那幫挖皇上家墻角的蛀蟲要去給太皇太后請安,就得先給張姑姑交錢!幾年收費站當下來,她不比個總兵闊多了? 另外,張小玉他爹張忠清也有的是錢!御膳房副庖長兼點心局局座能沒錢嗎?而且這老爺子除了會貪還會做買賣,京城內外開了不少飯館旅店,每年的進項怎么都有好幾萬。 這個陪嫁不能少給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