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漠縣建國前就已經是縣城了,因此老城區有很多獨門獨院的房子,類似京市的四合院,是以前縣里住戶居住的。 建國后,漠縣建了紡織廠和木材加工廠,工人一部分來源于漠縣原住民,一部分則是從全國四面八方支援建設搬遷過來的。 廠里很快給工人建了四五層樓高的安置樓,優先搬遷過來的住,但樓房這種新興居所,還有自來水,拉了電線之類的,比起老宅子還要自己從井里打水,自家拉電線又太貴,原住民也照樣想住。 廠里后來就又多建了好幾棟,讓原住民工人愿意搬進去的也搬進去,不愿意的,就發了一筆補償款。 這樣一來,很多人就把自家房子空置了,住進了安置樓。 久而久之,安置樓那邊逐漸熱鬧起來,成了新城區,這邊獨門獨戶的小院反而人越來越少,都有些荒涼起來了。 縣城不大,夏涓涓幾次去縣里,已經把縣城大致的情形摸得差不多了,她想買的,就是那種獨門獨院的老房子。 荒涼她倒是不怕。 相反,她以后要用那里做據點,通過空間進進出出的,荒涼沒人撞見才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老房子大部分都是有些年月的,雕梁畫柱雖說剝落破敗,但古色古香的韻味卻是夏涓涓喜歡的。 而且,有些房子里還有全套的明清時期的紅木桌椅家具,再過幾十年,房屋和這些器具,都是有錢都買不來的無價之寶。 夏涓涓決定下次再去縣城的時候,就去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人有意向賣祖屋。 她現在手上不算厲戰給的津貼,也差不多有一千塊了,要在縣城買一出院子,應該綽綽有余。 如果主人不要錢,想要糧食之類的物資,那也不怕,她手上比錢更多的就是物資了。 又過了六七天,給厲戰織的毛衣已經織成了大半了。 而周秋荷通過公社申請的供銷社的售貨員的事,也定了下來了。 過年前的一個月,家家戶戶都置辦過年的東西,因此是供銷社最忙的時候。 周秋荷當即打算第二天就去上班,還笑吟吟地特意跑來向夏涓涓道了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