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個普通學生,一輩子能遇到幾個班級的同學? 徐浩沒算過,但光是按照每個階段兩個班來算,加上高中大學,會有8個。 也就是說,會有8個班級的人和自己產生聯系,隨后在畢業后取消聯系。 “那么,按照這理論,我們往下推!” 徐浩緩緩說道。 一般將兇手和好幾個受害者聯系起來,第一時間會想到受害者同學校同班級。 但,卻幾乎沒人能想到...... “四所學校,最少8個班級,如果說,兇手在過往十多年.......” “每一個階段,將所遇到的‘特質’記在心中,直到現在,才釋放出來呢!?” 四個學校,四個不同的地方,兇手隨著每次的升學也變化位置。 小學,居住地附近,中學,擴大至區,高中擴大至市區或省內。 而大學,則擴大至全國! 這也是為何,受害者三人,為何明明毫不相干,但卻被同一個兇手所殺害! “徐隊,你的意思是.......” 吳晨有些震驚,他立馬就明白了徐浩話中的意思。 “兇手在上小學時,瞄定了同班或同校的某人,記在心中。” “而上了初中,他心中又添了一人,小學的那人雖然人生軌跡在不干預的情況下,已經和兇手不相干,但本人卻被兇手記在心里!?” “之后到了高中,便找到了第三人,算上兇手一共四人,但卻在三個學校,三個地區!” “而所謂的不同省的受害者,則是兇手分別在大學期間,高中期間或小學時,找到的人!?” 簡單來講,就是自己在長大的同時,‘受害者’也在長大。 自己去了二十中,一起長大的受害者去了二十一中,之后出現第二個受害者,畢業后地區又從兩個變為三個。 最后高考結束,有人選擇去省外,也有人想留在省內。 而大學,剛好是匯聚全國不同地區人的地方! 如此,便造成了,‘二十中’和‘二十一中’以及‘三十中’的人...... 明明素不相識,但卻被同一人惦記上! “你們看受害者的資料,沒有一處地方相同,以及年紀。” 徐浩抓起早就被復印成好幾份的資料,遞給眾人。 “雖然年紀不同,但年齡最高與年齡最小,不會超過六歲!” “6歲,也就是6年,在學業中,這相當于什么我需要說嗎?” 一般來說,一個普通高中學生最高可接觸大自己四歲的學長,也可在高三時,接觸小兩三歲的學弟。 若是兇手沒有留級,那在高中,剛好便是六年一輪! 而兇手的殺人年齡差距,剛好限定在六歲中! 至于大學的大四,基本可以忽略,大多數人已不在學校,苦哈哈的去搞實習印章。 “嘶~!” 眾人倒吸一口冷氣,內心震驚無比。 但頭腦卻一陣火熱! 線索出現了! 一條擁有足夠理論加持的線索! 一條能直接窺察兇手身份,能直視兇手真實內心世界的線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