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都沒有說話,但大部分人皆是面露難色。 這種場面倒也在劉禪意料之中。 仗打到現在,益州不說是疲憊不堪吧,至少也是強弩之末。 再想擠出兵力、糧草送往前線,談何容易? 只是誰都不愿意當那個出頭鳥。 幾位重量級人物,糜竺、伊籍等老干部不在成都,劉巴倒是在,不過那位性情古怪,輕易不參加這種會議。 此時,彭羕便毅然站出來了,顧盼間神色自矜。 拿鼻孔掃視一圈眾人,那意思好像是說,看吧,關鍵時刻還得是我。 隨后才看向諸葛亮拱手道:“軍師,曹操引兵去援漢中,我等自當鼎力支援主公大軍,此乃本分。” 劉禪撓了撓鼻子,幾句廢話開場,估計這貨該說“但是”了。 彭羕一捻自己的兩撇胡:“但是……” 我就知道! “下官以為,前線糧草我等自當充足供應,卻不該再征兵開赴前線。還請軍師書信予主公言明利害,請主公從長計議,徐徐圖之。”彭羕說罷一揖,重新落座。 此時一位棱角分明的大嗓門發聲道:“永年兄,此言差矣。漢中之戰事關重大,況主公已斬夏侯淵,大敗曹軍。此時不一鼓作氣,定鼎漢中,更待何時?我覺得應按主公信中所言,征兵運糧去援漢中!” 劉禪好奇的朝他看去,低聲問道:“諸葛叔,他是誰?” “此人黃權,字公衡,同為治中從事。素來才思敏捷,籌劃有方。” 黃權,好像有印象啊。 似乎是老劉伐吳,兵敗后歸途斷絕,被迫歸降曹魏的倒霉蛋。 但老劉認為自己對不起他,沒為難他的家人。 而后來有人故意騙他說家人已被滿門誅殺,他也不信,堅持認為老劉和諸葛亮不是那樣的人。 他在曹魏官做得挺大,留在益州的兒子在季漢亡國前也是拼死抵抗,最終戰死沙場。 是個人才啊! 劉禪心中暗暗記下,倘若荊州之行順利,這今后都是自己的可用之才。 “軍師,諸公。” 此時風度翩翩的譙周站了起來,對四下一揖,“可否聽周一言?” 勸學從事,雖主管文教,但此時各部門分工并沒有那么明確,遇有此類大事,各部門官員通常可以各抒己見。 “周也知漢中之戰關系重大,糧草之事尚可全州縮食以供主公。可此時恰是春耕時節,倘若再要征兵,勢必影響百姓生計。 “倘若戰事日久,屆時怨聲載道是小,一旦激起民變,后果恐怕不堪設想。” 劉禪手指點著膝蓋,看著這位傳說中的帶投大哥笑而不語。 果然名不虛傳,如此年紀本應血氣方剛,這人此時卻已經有些投降派的反戰思想了。 不是說反戰是錯的,也不是說民生就不重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