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句話叫作,貪多嚼不爛! 方天畫戟的技法多樣性,便讓趙子虎有此種感覺,偏偏他又想貪多,就是想將之一口嚼碎。 而這等求而不得的感覺,卻是激發了他潛藏的工科狗本性。 技術難關是怎么攻克的? 一步一個腳印攻克的! 攻克一個技術難題,再繼續下一個,一步一步往前走。 若走進岔路,那便回頭復盤,找到岔路節點,調整方向繼續! 解構方天畫戟的各種使用特性。 首先是刺殺,也就是擊矛技法,趙子虎在這方面,已經能和趙佗斗個五局三勝,無需再練了。 刺殺之后,則是兩側月牙戟刃的劈砍用法。 趙子虎將之當做一把長柄斧去練,在禁軍中找了善使長柄斧的師傅,每日專心練習長斧技法,并嘗試用長斧技法,去與常規兵刃對練。 長斧技法練成之后,便是卜字戟的技法。 或者說,長柄戈的鉤割啄擊技法。 這其實與長柄斧技法有共通之處,因為長柄斧也能鉤掛,至于啄擊其實就是劈砍。 如此,趙子虎練得更快,兩日即成。 最后就是镋的技法了,或者說三叉戟的技法。 方天畫戟的戟刺,以及兩個月牙尖,組合起來看的話,其實就是鳳翅鎦金镋的形狀,或者說三叉戟的形狀。 鏜鈀在華夏古代戰爭史中,有著亮眼的表現。 評價描述為,上有利刃,刃下橫兩股,向上彎,可刺擊,也可防御,兼矛盾兩用。 戚爺爺鴛鴦陣中的鏜鈀手,就是一種攻守兼備的兵種。 鴛鴦陣對敵時,如果倭寇突破狼銑封鎖,或從兩翼后側襲擊,攻近鴛鴦陣前,鏜鈀手就派上了用場。 他們會主動出擊,用三叉鏜鈀架住倭寇的兵刃,給身邊的矛手和刀盾手,創造絕佳攻擊時機。 技法嫻熟的鏜鈀手,可以在架住倭寇兵刃后,順勢將敵刃絞落甩掉。 或更直接,在架住敵刃的同時,完成迅猛突刺,一擊斃敵。 兼具矛盾兩用,是它最真實的寫照! 趙子虎練習鏜鈀攻守技法,尤其的上心,足足練習了七八日,練成百分百招架擊來之刃,才算是作罷。 如此,趙子虎便把方天畫戟的各種使用技法,都一一掌握純熟了,剩下則是整合到一起。 也就是所謂的融會貫通! 就像綜合格斗家,拳法、腿法、膝肘、摔跤、鎖技……都練習一遍了,總要能切換自如才行。 趙子虎這一整合,又整合的忘了時日。 在此期間,鐵鷹銳士的行探坐探,不停傳回查出奸惡叛逆的公文,又經由趙子虎之手,轉給御史復查,最終結果上呈給嬴政。 在此期間,兩撥儒士的禮法之爭仍在繼續,奔波兒霸和霸波兒奔記錄的竹簡,已經不是卷起來粗不粗的問題了,而是裝了一車。 在此期間,被趙高禁足的小貂蟬,總能三天兩頭被趙子虎偷偷營救出來,一起在趕路途中騎獵玩耍。 不知不覺間,御駕已然進入瑯琊郡的地界,到東海之濱了! 鐺—— 嘩啦—— 又一日清晨,氈帳空地前,趙子虎用方天畫戟架住胖青兒連鞘長劍,順勢將之絞甩出去。 胖青兒失了兵器,頓時驚叫一聲,抱著腦袋逃竄。 她身旁的趙佗,則在一名劍盾手的掩護下,趁此時機持矛突進,無頭矛桿往趙子虎胸甲上猛戳。 趙子虎腳下猛退,手中方天畫戟也在撥打趙佗刺來的矛桿。 趙佗的矛桿被磕偏,但掩護他的劍盾扈從,卻又順勢頂盾猛沖,欺負趙子虎丈八長桿不靈活,想要以近身格殺取勝。 趙子虎腳下猛退不停,手上迅速收回方天畫戟的戟桿,從遠持變為近持,戟刃后尖勾住那扈從手中的盾牌,將之勾開露出掩藏其后的扈從。 那劍盾扈從嚇一跳,忙是停住前沖勢頭,重新將盾牌拿穩遮住身形。 咚—— 趙子虎的刺擊幾乎同時而至,刺在盾牌上。 所幸,這只是比試,他并未用全力,蒙了犀牛皮的復合盾也結實,沒有被戟頭刺穿。 但就算如此,那劍盾扈從,也被刺擊力道,頂的騰騰后退幾大步,與身后趙佗撞在一起。 而等兩人穩住身形時,趙子虎的方天畫戟,又已帶著呼嘯風聲劈下。 第(1/3)頁